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之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
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国际会议
|
背景
|
时间
|
成果
|
意义
|
日内瓦
会议
——(b)
|
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
1954
年
|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会议达成了协议
|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万隆
会议
——(b)
|
为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亚非国家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
|
1955
年
|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
探究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 史料一反映出中国要发展和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及周边国之间的关系。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探究:(2)结合史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成熟的四大依据
(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考点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1.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20世纪70年代,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