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
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2.内容
(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
(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2.内容:筹建新中国
(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2)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经历了1949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得以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最终完成。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职能改变和地位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
(2)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宪法。
(3)实践:①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②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
1.表现: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陷入政治和社会混乱。
(1)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4)红卫兵运动践踏公民基本人权,公民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教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
1.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