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
秦代
|
有管理“市”的法律
|
汉代
|
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
魏晋南北朝
|
“草市”出现并由政府管理
|
唐代
|
“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
宋代
|
“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
明清
|
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
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三、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
(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四、“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顺治帝)。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探究点一 古代“市”的发展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