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纲目》中对玻璃有如下叙述:“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即水晶,主要成分为SiO2)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莹澈与水精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文中所描述的玻璃颜色,来自某些金属氧化物
B. 玻璃质地坚硬,不易破碎
C. 将石灰石、纯碱、石英在高温下熔融,可制得普通玻璃
D. 不能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玻璃中含有少量金属氧化物,能够使玻璃呈现不同的颜色,故A正确;
B、玻璃是一种质地坚硬,容易破碎的玻璃态物质,故B错误;
C、制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石英,三者在玻璃熔炉中高温熔融可制得玻璃,故C正确;
D、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长时间后,塞子不容易打开,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故D正确;
故选B。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Fe3+)=0.1mol/L的溶液中:K+、Cl-、SO42-、SCN-
B. 在pH=2的溶液中:NH4+、K+、F-、NO3-
C. 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Mg2+、Na+、SO42-、ClO-
D. 通入足量CO2的溶液中:H+、NH4+、Al3+、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3+可与SCN-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
B.pH=2的溶液是酸性溶液,H+可与F-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
C.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小于10-7mol/L,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该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溶液,在碱溶液中,Mg2+与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在酸溶液中,H+与ClO-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不符合题意;
D.通入足CO2的溶液中,各离子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反应而能大量共存,D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D。
【点睛】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小于10-7mol/L,抑制水的电离,则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可起到搅拌B、C中的反应物的作用
B. 实验过程中滴加盐酸的速率不宜过快
C. 依据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测定的结果会偏高
D. C中的沉淀经过滤、干燥、称重后可确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