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帝”是商王心中的最高神,祖先地位并未高于神;B、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宗法观念,不是占卜决策国家大事,也不是王权的神秘色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
A. 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
B. 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
C. 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D. 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来王”到“事王”的变化,反映了周代由商代臣属关系变为君臣间的隶属关系,这是对地方诸侯管理加强的结果,说明周代对地方的政治控制加强。故答案为B项。A项,周代分封制下对地方仍是分权管理,地方分权制度并没有结束,排除;C项,周代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更不会开创中央集权新模式,排除;D项,周代分封制虽加强了对地方控制,但由于分权体制的存在,地方分权割据隐患是很大的,而不是消除,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