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振动 波动 光 电磁波 相对论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
要求
|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
2017
|
2018
|
2019
|
命题分析
|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
简谐运动
|
Ⅰ
|
卷Ⅰ·T34(1):波的干涉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
T34(2):折射定律
卷Ⅱ·T34(1):双缝干涉图样
T34(2):折射定律
卷Ⅲ·T34(1):波动图象
T34(2):光的全反射、折射定律
|
卷Ⅰ·T34(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T34(2):简谐运动的图象、波的图象、v=的应用
卷Ⅱ·T34(1):声波的传播、v=λf的应用
T34(2):折射定律及全反射
卷Ⅲ·T34(1):波的图象v=及v=的应用
T34(2):折射定律的应用
|
卷Ⅰ·T34(1):简谐运动的图象
T34(2):光的折射全反射
卷Ⅱ·T34(1):振动图象,单摆周期
T34(2):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卷Ⅲ·T34(1):水波的干涉
T34(2):光的折射、全反射
|
分析近三年高考题,命题形式趋于多样化
(1)简谐运动的特点及图象、波的图象以及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题型有选择、填空、计算等,波动与振动的综合,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的居多。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计算、全反射的应用等,题型有选择、填空、计算等,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综合,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的居多。
(3)实验题中涉及实验原理,操作及数据处理。
|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
|
Ⅱ
|
单摆、单摆的周期公式
|
Ⅰ
|
受迫振动和共振
|
Ⅰ
|
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
Ⅰ
|
横波的图象
|
Ⅱ
|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
Ⅰ
|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
Ⅰ
|
多普勒效应
|
Ⅰ
|
|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
电磁波的产生
|
Ⅰ
|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
Ⅰ
|
电磁波谱
|
Ⅰ
|
光
|
光的折射定律
|
Ⅱ
|
折射率
|
Ⅰ
|
全反射、光导纤维
|
Ⅰ
|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
Ⅰ
|
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
Ⅰ
|
质能关系
|
Ⅰ
|
实验: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
|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
|
核心素养
|
物理观念:简谐运动、弹簧振子、单摆、受迫振动、共振、横波、多普勒效应、干涉、衍射、电磁振荡、折射率、全反射、折射、偏振、相对论基本假设(如2019卷Ⅲ·T34(1),2018卷Ⅰ·T34(1))。
科学思维: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共振曲线、光的折射定律、相对论关系(如2018卷Ⅲ·T34(1),2019卷Ⅰ·T34(1))。
科学探究: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波长(如2019卷Ⅱ·T34(2))。
科学态度与责任:电磁波的应用及危害,多普勒效应。
|
|
|
|
|
|
|
|
|
第1节 机械振动


一、简谐运动的特征
1.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
①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②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③来源:属于效果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