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入,结果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而且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同时也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经济结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时期
|
特征
|
原因
|
影响
|
19世纪中期
|
自然经济解体
|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大批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9世纪
60年代
|
洋务运动兴起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
|
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