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①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恢复: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③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主要成就:鞍钢三大工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③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变革)。
③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①内容
a.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b.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2)失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失误原因:“左”倾错误导致。
②“大跃进”的中心是大炼钢铁。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④后果:导致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左”倾错误导致)。
(3)纠正: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