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原因
(1)农业:《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2.表现
(1)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2)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3)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纵向比:明清时期比明清以前有了高度发展。(2)横向比:当时中国与当时外国比有了高度发展:①中国当时有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欧美的总和。
二、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在这种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
2.主要表现
(1)苏州形成劳动力市场。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
(2)景德镇制瓷业的雇佣劳动。
3.阻碍因素
(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多次实施“海禁”,并多次实行矿禁。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