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传孔子作《春秋》,之所以终笔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是由于该年春哀公捕获一头麒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罕见的祥瑞,是圣王出现的标志。而孔子认为其时周王室衰微,君臣之道沦丧,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祥瑞,故而终笔于此。这主要反映了孔子
A. 真实记录历史事实
B. 坚持礼 政治理想
C. 对社会现实的认可
D. 记述历史暗含褒贬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目中终笔《春秋》事件可知, “王室衰微”,人们鼓吹“祥瑞”, “君臣之道沦丧”打击了的孔子,使其终止了治史活动,可见“孔子”愤恨“礼崩乐坏”所以B项正确。“麒麟”只是传说中的神兽,“祥瑞”事件是“相传”A、D项不符合史实,孔子主张,“克已复礼”,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