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A. 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 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 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 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丞相申屠嘉因为邓通对其礼仪上的怠慢而“欲斩之”,即便是汉文帝也要对丞相求情才能得免,可以看出汉初丞相权力之大,连皇帝也要礼让,故选B项。A项申屠嘉要斩邓通因为邓通怠慢他,但经过文帝求情得免,不能反映“礼仪制度至上”,也不能说明D项申屠嘉刚直不阿。C项题意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
2.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反映了集权政治的产生,而“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体现了在集权政治出现后,处理不是最好的方法,应当对极权政治提前预防,B符合题意;材料的核心是“防止集权政治”,A的表述偏离了题旨,并没有阐述他们地位的平等;C“政治动乱”并不能归结于“集权政治”,D“必然产物”的表述不合题意,只是其一而已,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