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
确立中国当代的“以人为本”观念,就不能不使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思想,以及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晏子与孟轲,即晏子和孟子,他们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民”的强烈关注和深刻认识上。
先秦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民”的概念就是指人,是指除了统治阶层以外的各类人群。《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擞”。《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此外,古代各类史籍中的“民”,亦被释解为“人民”或“百姓”。因此,晏子和孟子所说的“民”,就是指当时的人民、百姓,他们的“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以百姓为本。
晏子“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在对国家与国君之间关系的认识上,首先将国家利益放到了第一位。他认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他甚至直面齐景公:“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这是何等的胆识与气魄!国为主要,君为次要,而国之基础在于民。这就是人民、国家和统治者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
晏子对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他的“敢问”,以及他的“爱民”观点成为孟子“民本”“民贵君轻”思想的主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