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闸门的发展历史
水力闸门的建设是与灌溉、供水及河流航运系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早期的水利工程中,通过小坝蓄水并输送到旁边的灌溉渠道中,过量的水通过坝顶排放。随着进一步发展,修建了“可移动的坝”(即闸门)。这些可移动的坝可以从正常的位置移开,为排放过量的水提供了通道,这样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中允许有更大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第一条用于输送货物和排放洪水的运河建于中国。最初,中国人是通过修建两侧有坡度的堰来解决急流地区的河流运输问题。大约在983年,中国人发明了在间隔一段距离后建设两座坝的方法,船可以进入两座坝形成的“水池中”,通过升高或降低池中的水位来运送船只。荷兰的闸门开发采取的是与中国类似的模式。14世纪末,船闸在那里已经非常普遍。闸门仍是起落式闸门,安装有铅配重,并装备有排水管,可允许船闸闸室逐级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