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
王充闾
说到《盛京赋》,人们自然会想到赋(尤其是汉赋)这一古代重要文体的发展源流。赋是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融合的产物。自从战国后期诞生以来,特别是汉代大赋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直陈今世之政治得失”。号称“赋圣”的司马相如确立了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体例:通篇大肆铺陈辞藻,极尽夸饰、赞美之能事,最后带上几笔,略显讽谏之意。典型的赋,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序、正文和被称作“乱”的结尾。它的“丰辞缛藻,穷极声貌”,非常适合对盛世的歌功颂德,能够迎合封建帝王的豪华追求与骄奢心理。因而与政治结合得比较紧密,很受最高统治者的关注。
这种汉大赋,有一些是咏诵名都胜邑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皇都,以彰显帝京文化,盛赞政治体制、礼仪制度。内容多是渲染城池形胜,描写帝王游猎,罗列宫观物产,杂谈禽兽草木,等等。最早的有扬雄的《蜀都赋》,傅毅的《洛都赋》,而以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为最著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徐干的《齐都赋》,刘桢的《鲁都赋》,左思的《齐都赋》,而声名最为显赫的是左思的《三都赋》。迨至唐宋时代,赋这一文体出现了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趋向,那种大赋形制的京都赋就相对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