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用诗意来思考苦难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无法面对的东西。生命的脆弱如同芦苇,每个人都在风中战栗。贾樟柯的新电影《二十四城记》也是关于苦难的叙事,那许许多多老去的年华,被岁月摧残的容颜使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贾樟柯用了欧阳江河、叶芝的诗歌进行叙事。“整个玻璃工厂是一只巨大的眼珠,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现实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黑洞。“叶子虽然繁多/根茎却只一条/在青年时代所有的说谎日子里/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这是叶芝的诗。生命随之远去,诗意也离我们遥远。所以林黛玉的《葬花辞》让我们觉得突兀,这个混乱无序充满了痛苦失望的世界我们去哪里寻找诗意呢?
最近一年有许多的诗歌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阿米亥的《开•闭•开》、华夏出版社《洛尔卡诗选》、《巴列霍诗选》,以及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洛尔卡戏剧选》。还有久别了的圣-琼·佩斯。灾难过后,我们需要一个更加从容和坦然的面对,就如同阿巴斯电影《生生不息》里的孩子们,伊朗大地震之后,他们还是快乐地支起天线收看世界杯,“世界杯四年一次,地震四十年才一次呢”。死亡不能摧毁生命和欢乐。诗人们,包括策兰,包括曼德尔斯塔姆,无论是犹太裔还是别的,许多上世纪的欧洲诗人都站在死亡的伤口上。他们的诗歌也许能给灾难中的我们带来几丝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