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以下言论,体现“礼”的是
A.王者必受命而后王 B.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D.夫吏者民之师,车驾衣服宜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项表述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认为制定的法律条文越来越多,人民就越来越陷于贫穷,盗贼也愈来愈多,这是老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的大意是倘若不顾道义而看重利,那么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这是孟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的大意是官员是为民表率的,其衣服车驾应与其职位相称,说明荀子的“礼”具有政治制度化的功能,符合题意,正确。
2.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依据材料一《宋会要辑稿》“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材料二《太宗实录》“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之权。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不管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B.《太宗实录》是第一手资料,故材料二的结论更为可靠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故材料二正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的重现。材料中的《宋会要辑稿》和《太宗实录》都是第二手资料,A项正确,B项排除;史料也并不是只有考古资料才能证实的,C项排除;虽然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但这不能说明材料二正确与否,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