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中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这说明秦什伍制
A.融合了儒家思想 B.体现了法家思想 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 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材料文字“周之法”反映了儒家思想,“秦之法”不能反映儒家思想,A项排除;材料文字“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里面坐之”是什伍连坐制的反映,体现了秦法的严酷,是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实践,B项正确;“周之法”与“秦之法”的思想渊源不同,二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C项排除;材料信息与郡县制无关,D项排除。
2.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宦官专权的出现
C.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 D.君主专制的削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文字唐朝“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而“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使职“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反映了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矛盾,使职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项正确;明朝才出现宦官专权局面,唐朝的使职不是宦官,B项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与事实正好相反,排除。
3.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推动了生产发展
C.改变了地租形态 D.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