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1.(2015·山东潍坊二模·23)我国学者在研究“全球化与第三世界”问题时,提出了下列不同观点。
房宁
|
“利益损害说”
|
《世界潮流中的国家利益》,载《北京青年报》1996年7月
|
俞可平
|
“机遇说”
|
《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
吴易风
|
“有利有弊说”
|
《全球化的二重性》,载《当代思潮》2000年第6期
|
房宁
|
“利益损害说”
|
《世界潮流中的国家利益》,载《北京青年报》1996年7月
|
这说明( )
A.只有“有利有弊说”具有合理性 B.研究视角不同会形成历史观点差异
C.时代不同会制约对历史真相的认识 D.研究者的身份会影响历史结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解析】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第三世界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故A项错误;上表不同观点是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形成不同历史观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代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研究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山东济南一模单科·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理论——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