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零分考生关乎功利无关批判

阅读:6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30 14:42:04
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陕西洋县高三学生小非(化名)故意将高考4门科目全部考成零分。小非说,他为了考零分,没有做任何一道题,而且在所有考卷上都写下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16个大字,然后签上自己的考号和姓名,他要用这种方式引起别人关注,以求有人能为自己投资做生意。(6月29《华商报》)
眼前的小非,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起曾经的蒋多多——2006年高考时,为了引起社会重视,蒋多多把对高考的不满填写在考卷每一个角落,并违规使用双色笔答题,最终如愿得到了零分。蒋多多事件一度引起舆论极大关注,在那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蒋多多被过度褒扬者誉为“历史前行的推动者”。令人遗憾的是,蒋多多推动的似乎只是“一举成名”,而不是高考改革——时至今日,零分考生俨然成了每年高考的一项“保留节目”。
与曾经出现的“零分考生”一样,小非故意考零分的直接原因是自感升学无望,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成绩本身并不好,反正也考不上”。看得出来,惊世骇俗之举的背后,有着理智冷静的“风险评估”,而这一切与蒋多多的举动何其相似!同样成绩不好升学无望,同样急欲引起外界的注意,他们走上了一条相同的道路。类似举动之所以会屡次引起舆论关注,是因为聪明的他们都学会了为年少轻狂而又掺杂了功利之心的举动,披上一层批判高考制度的神圣外衣。
毋庸置疑,当前的高考制度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现如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选拔制度能够替代高考。既然如此,面对存在的问题,惟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充满敌对情绪的“颠覆”。虽然外界赋予了零分考生“制度抗争”等诸多解读,然而,他们的以零分相抗争,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只具标本价值而无普世意义,舆论的过度参与只会适得其反——除了扩散蔓延这种激烈情绪之外,丝毫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每年这个时候,高考的信息都格外引人关注。在“金榜题名者”捷报频传、笑逐颜开的同时,零分考生这样的“失意者”格外发人深省。他们的“走红”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高考制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始终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少数聪明的“失意者”,已经懂得尝试着以一种极端的手段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在高考日益被视为一种投资的现实背景下,如果不能直接获益,不如变换手段引起外界的注意,批判也就不失为掩盖功利的最好外衣。
从高考制度层面来分析,零分考生显然只是年少轻狂的叛逆者,而不是认真负责的批判者,舆论可以关注,但无须热捧。如果类似现象在盲目的叫好声中无限蔓延,以至于越来越多自忖高考无望的考生,都学会借助零分来吸引眼球的话,丝毫不足以说明现行高考制度是何等“病入膏肓”,充其量不过是日趋功利的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缩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yanzi12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