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冲刺高考技巧:回归课本忌“恋”难题

阅读:78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5/29 16:45:30
每年高考,总有一些平时“资质”一般的考生最终脱颖而出,部分被“寄予厚望”的优秀生却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前心态调整不到位,对应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不全面所致。为此,心理学专家和省市一线高三名师提醒:平和的心态、必胜的信念、扎实的基础、冷静的作答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希望广大考生在最后十天的备考中,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的到来。
  巩固基础知识举一反三
  海南侨中高三年级组长李善剑老师认为,现阶段,考生在知识的储备上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大量的做题或钻难题、偏题不合适,考生应充分利用这几天时间,将自己每天的复习状态调整到与高考同步,严格按照高考各科的考试时间,保持自己在对应科目上的解题兴奋度和思维度,尽快适应高考氛围。
  李老师说,高考的难易分布一般为简单题占30%,中等题占50%,难度题占20%,这就意味着基础题将占80%左右,它是复习练习的主要方向,熟练掌握基础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高考成绩一般不会差。
  另外,从近年海南高考的命题特点来看,不回避往年已经考过的知识点,许多试题都源于课本的例题、定理或典型习题的变异,变化的只是情境的呈现、提问的角度和切入点,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是一样的,这就需要考生在最后十天内将课本上的典型习题和重要定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常规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海南中学的张开基老师强调,近几年高考,考生高考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砸”在了难题上,而是“丢掉”了平时会做,但因为粗心大意或审题不清反而失分的基础题或中等难度题上。建议考生在应试时,要树立“我难别人也难,我不怕难”、“我会别人也会,我不大意”的应试心态,力争提高基础题的答题准确率,打“歼灭战”;对难度较高的题目则尽量去做,能拿多少算多少,不留空白。
  以高考标准同步复习
  每年高考,总有部分考生答题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会做的题没时间做或做不全,这种非智力因素失分十分可惜。李善剑老师建议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养成按时答题的习惯,即科学分配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问答题的答题时间。碰到难题时,不要过于纠缠,如果超过了常规解题时间,要勇于“放弃”,确保后面能拿分的尽量拿到。如果还有时间检查答案,尽可能检查有希望得分的题目,因为高考的时间非常紧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答自己根本没有答题思路的难题不太现实。另外,考生尽可能对难度较小的基础题一遍就做圆满,不要寄希望于再检验。
  针对往年理科生在实验题上失分较多的现象,李老师建议考生要掌握典型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原则,实验变量等知识,对实验题进行归类,找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答规律,尽量使其向公式化答案靠拢,并用学科语言规范作答。即使考生在解题时没有思路,也要在阅读题干时尽量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要点写出来,往往这就是答案。
  高考评卷是按答题要点给分,但往年有很多文科生尽管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但最终的得分却不高,这就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海南侨中罗丹文老师认为,文科主观题往往题干较长,情境较新,考生一定要花时间细读后再做题,尤其要注意题目的注解,抓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好答题点,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另外,考生在答主观题时,最好用学科规范语言分点作答,逻辑关系要写清楚,步骤要准确到位,有些答案只要把关键词写出来就能得分,没必要题题都长篇大论。
  按顺序答题先易后难
  尽管考生的答题习惯因人而异,但张开基老师还是建议考生按顺序答题,先易后难。先易后难容易增强考生的信心,让大脑思维保持高度的亢奋和知识回忆的顺畅,不仅准确率高,而且用时较短。对考生而言,一般面对熟悉的题目或题型,就好像吃了定心丸,做起来得心应手,能够保持一种愉悦的应试心理,这样不仅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解答不熟悉的题目,而且最大限度提高了考试时间的利用率,对考生百利而无一害。
  李善剑老师强调,按顺序答题也要讲究技巧,有些问题第一问很难,考生不妨暂时跳过,直接用第一问的结论,解决第二问或第三问。待思路顺畅后,再回过头解答第一问。
  碰到模棱两可的题怎么办?
  一是排除法,排除不正确的答案;二是抓住关键词语,对照题干解答;三是界定一个最正确或最错误的答案,逆向思维。
  理科生要注意把试题的文字叙述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公式或方程式;文科生则紧扣时事,运用原理去简述和分析社会或生活中的现象。
  答完题后还有时间干什么?
  认真复查试卷或答题卡上的姓名、考号是否按规定正确书写或填涂,答案是否都填涂到答题卡上,填涂的信息点是否清晰。对于选择题,如无十足的把握,不要随意更改;对于论述题或计算证明题,着重检查观点是否正确,引用的公式是否有错,是否有补充的计分点或答题步骤等。(记者:陈新卫)
     来源:海口晚报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