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属于“正常焦虑”or“过渡焦虑”?
1、看“焦虑”所起到的作用是否良性
“正常焦虑”调动正能量。如果平常孩子总是学习不够专注,无法进入状态,但是近期突然紧张,能够自主高效的学习,甚至通过运动来自我缓解。这样的“焦虑”能够有效对孩子进行正能量转化并调动能量,达到最佳作用。
“过度焦虑”带来情绪大幅波动。过度焦虑首先会在情绪状态上过于紧张和易怒,被别人的状态影响。孩子容易被一次考试的分数影响,心情波动厉害,情绪不稳定。
2、看“焦虑”引发的身体状况
生活习性不规律,出现紊乱的状态。比如这个睡眠晚上该睡的时候不睡然后等到早上睡不醒,每天浑浑噩噩。
过于亢奋。有的孩子不但睡得晚还得起得早,情绪亢奋,这就需要家长担忧了。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好现象,其实不然,这是孩子进入了应激状态,但能量有限,持续时间不长,更容易耗费精力,后劲不足。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专家:
先天因素:特质性焦虑。特质性焦虑属于天生性格。比如小的时候有的人对于登台毫不紧张,有的人一到大家面前讲话就紧张,这就属于特质性焦虑。但是此类先天容易紧张的孩子考试焦虑出现较早,可能小学三四年级理解考试意义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调理得好,到高考的时候能够习惯,反而会比别人更早进入复习状态,所以特质焦虑处理得好没问题。
社会因素:生活型焦虑。生活型的影响是焦虑最大原因。亲人如何看待高考,决定了孩子面对高考的心态。家庭氛围需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营造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学生代表:
自身心态 期望和现实差距。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以及设立的目标不适合自己,与实际情况不符,就会产生心理落差,造成一定情况上的焦虑。
面对学生焦虑,我们怎么做?
专家:
父母的两大误区。过度坦露担心,向孩子发泄焦虑。家长如果总向孩子描绘美好梦想、时间紧迫,并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会使得孩子由于过高期望而失去掌控感,情绪失控,最终导致焦虑。
营造“考前”紧张气氛。另外一种误区是家长天天口头说没事,别焦虑别紧张,可是在家长营造 考前备战的紧张状态。这样的父母,虽然语言达到放松,但身体语言、动作神态、家庭氛围都将导致孩子更加紧张。
学生:
调整心态在于专注当下。让自己的关注点更多放在题目本身,而不是排名和成绩,给自己心理暗示,在做题的时候更加关注怎样解题,而不是分数的得失。活在当下很重要。
缓解考前焦虑 如何做到“积极松弛”
1、运动缓解法
在高考前一定要运动,通过运动把身体这种动力性的紧张把它释放出去。而且运动可以调取身体的唤醒水平唤醒到刚刚好,且运动之后会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当然也要适当运动。
2、高考心态需不断“练习”
我们需要明白焦虑是什么。不仅是高考,还有以后面对每一场重要抉择。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历练的过程。把高考前的每一场考试都当做一场历练,不断练习怎么去应对焦虑,把焦虑调整到最好水平,等到高考时就对自己的情绪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
3、接纳情绪,把“焦虑”当朋友
网友提问“考场看着试卷会突然大脑一片空白,然后一瞬间仿佛大脑就停止工作了,想请问一下田教授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有什么确切的方法?”
专家:首先要承认,我确实紧张。之后放松一下,先别急解题,就与自己的焦虑紧张共处一会儿,等待血液回流大脑。其实所有的焦虑紧张都一样,都是大脑不运转,这时候停上一分钟,理智脑开始行动,慢慢地头脑就清晰了,所以这时候千万不要与焦虑对抗。
“高考”究竟是什么?
学生:
放宽视野 高考只是人生一步。高考人生中的一个很小的阶段,之后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挑战和选择。希望大家能够对未来抱有期待,视野放宽,把最后的80天不仅仅当成高考倒数,而是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把心态改变,很多“焦虑”将迎刃而解。
专家:
高考是“化茧成蝶” 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高考中的压力和紧张将形成日后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抗压能力,只有迎接“焦虑”,才能锻炼出最坚强的自己。
网友:
“孩子高三成绩波动大属于是这个一本线上下起伏不定的状态,情绪随成绩波动特别大的,这种怎么调节呢?”
专家:把波动线画出来,大概考不好是哪些学校,哪些专;考得好是哪些学校哪些专业。让孩子的目标不只一所学校一个专业,而是一个范围,把这些专业都作为孩子的目标,反倒心境平和。
“孩子不焦虑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家长应该做什么呢?”
专家:一种情况是假性不焦虑,用不在乎掩饰考的不好的结果。此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避免造成孩子逃避的惯性思维。第二种的不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诸多人生大事上的随意,需要通过父母对高考重要性的强调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