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孟南,1989年出生,安徽蒙城县人。2008年,他在高考试卷上写了满篇自己的“教育宣言”,交了“白卷”。后来,他结婚、生子,四处打工谋生。2018年,时隔10年后,他重回高考考场。这一年,他终于踏入错失许久的大学校门,弥补了些许遗憾,也冲淡了当年的悔意。他说,这一次,上大学不为学历,为体验生活。
徐孟南参加军训。本文图片 口述者供图
一转眼,这个2018戊戌年已经过去!人的年龄越大,感觉时间的步子迈得越快。
学校放寒假,我有点舍不得离开,而同学们却没这么觉得。可能因为我算是回炉重造吧,更珍惜校园生活。亲身验证了那句话:学校才是天堂。
如今,我就读于安徽一所传媒学院的新闻专业。回顾我的这一年,最多的感受是自由、自主和幸福。
犹豫了好几年,终于在2018年再次参加高考,虽然是自学,身边没有同学,但这次我不觉得孤独。不仅仅是因为我有朋友和网友的陪伴,更重要的是相比十年前,我已经能够敞开心扉。
2008年之前,我未向任何人透露过想用高考零分来宣传自己教育理念的计划。回头来看,那时我是孤寂的,以致也许错失了许多原本向我伸出的援手。
性格内敛的我,经过了好多年才逐渐活泼起来。2017年,在工厂打工时,我主动跟同事说起再次高考的打算。他们虽有反对,但兼听则明,而且说出后,我心里舒畅很多,像是掀开了一只长时间压抑的罐子盖头。作为过来人,我之后一直奉劝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如果心里有事,别藏着掖着,不然真能憋坏的。
满怀期待,2018年的9月,我踏入了大学校门继续我的学习生涯。
虽然校园里没有“古藤老树”,也没有“小桥流水”,但作为艺术类院校,校园内的井盖、石墩都被涂上了卡通人物或风景画作,播音小喇叭也是一大特色。
再次回到校园,很多人以为我是个有些特殊的大学生。事实上,虽然年龄大了近十岁,但站在一群“00后”学生中间,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只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没有隔阂。
我从来没当过班干部,到了大学却被辅导员提携当起了代理班长。起初,同学们并没有觉得我有啥不一样,直到我的旧事渐渐被大家知晓。面对询问,我总是回复一句“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他们也就没再追问。同学们后来明白,我只是想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念大学,也不再打扰我。能安安静静地和同学一起上课、玩耍、休息,让我欣慰。
大学不比高中,主要靠自主学习。作业不多,但有些很有意思,比如上讲台给同学讲自己做的PPT。既加深知识记忆,还锻炼了演讲技能。在读的虽然是专科,但教师都很棒,我喜欢《新闻学概论》和《中国新闻史》这样的专业课,让我了解到一篇新闻稿件里有那么多道理。
徐孟南当起了代理班长。
久违的课堂让我感觉很享受。偶尔开个小差,都会觉得不舒服,赶紧打起精神。大多数同学都专心学习,但也有小部分对未来甚是迷茫,在课堂上睡觉,在宿舍打游戏。我常劝他们,别看轻专科,把一门技能学到极致,就成功大半。我也曾经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和长处,直到认识了一些记者朋友,才对新闻起了兴趣,随之努力学习相关专业技能。一学期下来,我觉得做教师不错,或许会成为未来的职业方向。
课余,学校良好的氛围也能让我静下心去学需要的技能。在班里,我帮着处理班级事务,统筹全局,尽力让同学们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在社团,我积极提高自己的社会社交技能。收获最多的是开学伊始图书馆举办的“21天读书习惯养成挑战”活动,我总调侃自己“自幼看的课本书不少,读的课外书却少得可怜”。特别感谢这活动,把我领到了图书馆,坚持读书习惯。
我没正经住过宿舍。这次也一并体验了一把集体生活。宿舍是六人间,上床下桌,有空调,也有吊扇。一般情况下,宿舍是整洁的。室友都来自安徽,性格却是各异。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和以前朋友的影子。想起来,我以前独来独往,以为自己是干大事的人,不喜与“凡夫俗子”交流。如今,我已经拒绝孤独,变得大方起来。
前不久下了一场雪。课后,和伙伴们抓起大雪蛋子,打起了雪仗,不亦乐乎。半天没玩够,把书本拿回宿舍,下楼继续干仗。有生以来,这是最尽兴、快乐的一次。甚是幸福。
临近期末,我有点担心,毕竟好多年没参加过类似的测试了,而且骨子里仍旧不喜应试。还好,平时认真听课,按量完成作业。试题对我挺容易,除了普通话和思政80分之外,其他科目都接近满分。文科一向薄弱的我,第一次考这么好。
这几天放假回家,静了下来,怀念起学校的欢乐。这年,已经没有小时候的年味了。空下来,我就带儿子出门遛遛,到田地里呼吸新鲜的空气。
父母不再过问我的事,毕竟我已经长大了。倒是村庄里的人会闲问几句,上大学怎么样的话题。我都以“还好”搪塞过去。有时候,一晃真觉得自己转回了十年前,一切才刚开始。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