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现代文选考类文本阅读复习的“粗”与“细”

阅读:177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3/31 15:52:05

广州五中   刘吉斌

高三复习备考,对现代文选考类文本阅读这一考点的复习,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粗”,一是过“细”。过“粗”者,复习没计划、没系统,以习题训练代替对考点知识的复习;过“细”者,肢解考点知识,偏重技巧而忽视考点知识技能体系的构建。对现代文选考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复习的过“粗”和过“细”,都可能导致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收效甚微。因此,在对该考点进行复习时,要处理好“粗”与“细”的关系,当粗则粗,该细则细,粗细相宜。具体地说,就是对该考点复习的思路宜“粗”;对考点知识的提点要“粗”,复习过程的操作落实要“细”。

一、对选考类文本阅读考点复习的思路宜“粗”,对考点知识的提点要“粗”

选考阅读文本分为文学类和实用类,文学类文本也好,实用类文本也罢,无非是现代文中的一类而已。从本质上说,高考对现代文的考查——无论是对必考文本,还是对选考文本中的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都主要是对考生阅读理解、筛选整合进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进而归纳概括等阅读能力的检阅。对选考类文本,则增加了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选考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复习,还应当是在现代文这个大的框架下进行。高考“考纲”对现代文考查的考点分得很细,必考内容分成若干考点和子考点,选考内容也根据不同类文本分别分为若干考点和子考点。我们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不能机械的照搬考纲上面的条条框框,否则,整个现代文阅读的系统知识被肢解得零零碎碎,很难帮助学生建构起清晰的知识构架,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和相应技能的形成。选考类文本阅读复习,教师应该根据“考纲”规定的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形成一个清晰的“粗”线条思路。据此来制定整个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计划。对选考内容来说,复习应突出其文本特征。即,对选考类文本阅读考点复习,在一般现代文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筛选整合进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进而归纳概括等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一是侧重不同文本的文体特征,二是侧重与之相应的常用表达技法。

在这样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下,对选考类文本阅读考点进行知识提点时,同样不能过于细碎。我们以往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选考阅读各种文体都复习完一轮了,学生做起题来还是凭感觉、碰运气。运气好,感觉对了,就得分多;运气差,感觉不对,就得分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样是因为学生接受的只是一个个零碎的考点、子考点的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头脑中只有“树木”没有“森林”。知识掌握是零散的,能力训练是不系统的。高三的综合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宏观把握,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基本的知识框架,对文本的基本文体特征、常用的表达技法形成总体印象。比如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时,我们不妨先对该考点的知识作粗线条的提点,如下表:

文体

文本特征

常用表现手法

传记

真实性、文学性(既要如实表现、客观评价人物,又要生动展现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的手法、材料取舍的技法、精巧构思的技法

新闻

客观性、时效性(报道事件既要真实,又要快速及时)

 

叙事的技法、描写的技法

调查报告

正对性、社会性、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某一社会倾向,选取特定的、典型的对象展开调查,通过真实而详尽的事实或数据,反映情况和问题,总结经验)

用事实说话(列举数字、列举事例)

科普文

科学性、生动性(内容的科学性:引用的资料要可靠,数据要准确。文笔的生动性: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科学知识,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善用修辞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