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拓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

阅读:111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4/15 20:54:44
  拓展对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又必须以“有效”为第一追求。因此,只有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准确把握拓展时机,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拓展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现以著名作家孙犁的美文《黄鹂》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方法一:拓宽广度求延展

示例1:教师在揭示文章所要揭示的哲理(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后,展示教学导入时的多媒体内容。全班学生闭眼聆听黄鹂悦耳的啼叫声,一分钟后睁开眼睛观看太湖之滨黄鹂“自由啼叫”和“自在飞翔”的画面;然后在配乐朗诵声中欣赏孙犁状写黄鹂的美文。紧接着教师再展示四幅画面——“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最后要求学生就四幅画面的任意一个意象写一个想象片段。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首先要着眼于文本的深化。只有在保证有足够的文本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才不会让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所谓研究性学习材料挤占文本的学习时间。示例1中,教师围绕文本所状写的黄鹂在太湖之滨展示美的极致的精彩语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欣赏、玩味,在充分品鉴的基础上把文本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事物极致的发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就文本所提供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等意象进行二次开发,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任选一意象进行再创作,更是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方法二:变换角度求延伸

示例2:教师先按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中黄鹂的生存状态。接着,研读禁锢和限制黄鹂的美的极致发挥的四个片段,从反面感受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展现出“美的极致”。

【反思】拓展要以文质兼美的文本为教学的依据,对文本的解读要尽量摆脱常人阅读思考的视角羁绊, 开拓和选择分析的多维角度。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文本的基本意义,也可以使学习者开阔新视野,拓展新思路。示例2中,学生不仅在一种哲理性词语的吟读中体验和感悟了作品所要传递的旨归,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立意进行了逆向思维,锻炼了思辨能力。

方法三:挖掘深度求拓展

示例3:黄鹂是美丽的,教师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描写“太湖之滨”展示黄鹂全部美的那段美文。接着,在作者所写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就自己的认识体会列举在特定环境中展示极致的某种事物。然后,阐述孙犁的写作目的:“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结合文章的背景,又一次深化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最后,由作者所处的写作年代推及当代,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何展示自己的极致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并提出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什么样的岗位才能展示你的极致?

【反思】不难看出,示例3由“自由啼叫、自在飞翔的黄鹂”想到“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最后推及学生自身,并提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什么样的岗位才能展示你的极致”的现实命题。这样的拓展,既有知识维度上的哲理性思考,又有情感维度上的情感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上述教学实例表明:首先,语文课堂拓展与文本教学之间具有一定的黏合度,拓展的时机要恰当。其次,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文本解构的过程是一致的,拓展的维度选择要科学。既可以是在同一思维层面上的广度延展,也可以是不同层次上的深度挖掘,还可以是多个维度上的个性审视。再次,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是融为一体的,拓展的方法要艺术。在重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新课标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现打开科技之门,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充满教育智慧。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不是与文本内容相关知识的生拉硬扯,而是与教学价值动态生成关联的知识的有机融合。课堂教学的拓展点应该是后续学习的新的逻辑起点、思考问题的新的立足点和思维延伸的新的发散点,只有这样的教学拓展才能创造出“同题异构”的精彩。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徐健

     来源:网络|http://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