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试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

阅读:348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2/5 11:39:22
当陶渊明追求质朴人生个性自由的思想居于上风时,他又几度归隐。当他归隐时,田园之乐满足了他质性自然的个性与志趣,于是他笔下的飞鸟也成了欢鸟,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时他以欢鸟的形象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8“”“”——“欢鸟。在作者笔下,鸟即是我,鸟欢即是我欢,我与物相融,全然忘我,乃至无我。在这里神游于物,又神随景迁。作者以不加雕饰的言词,冲淡洒脱的笔触,勾勒了一个悠远宁谧,一派天籁的境界。借欢鸟的意象抒发出自己作为倦鸟归林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就这样,想大济于苍生而又不愿与浊世苟合,想清高自守却又难舍济世情怀的陶渊明,不断地在矛盾、痛苦的漩涡中辗转,在仕与隐,丑恶的现实与美好的田园生活对比中徘徊,陷入了一心处两端的徘徊境地。在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9中,他便以因找不到合适居住处而悲愁的边雁自况自己,形象地抒发了自己一心处两端而两端皆不是的两难处境。这正是他思想上的矛盾,既对现实不满,又无力变革,并且看不出变革的希望,遂采取了独善其身的逃避办法,由此必然获得自甘寂寞、安于现状、洁身自好以至退隐归田的结果。
二、羁鸟归林——田园生活追求时期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初仕到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彭泽令归隐,十三年的仕途坎坷,使他不仅饱尝了仕途的痛苦,而且也看透了官场的腐朽,所以在长期的出仕与归隐的思想矛盾与斗争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并从此不再出仕。
陶渊明在居田前期其主导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便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正如王廷箴先生所说:陶渊明的一生是为实现大济苍生的志愿而奋斗的一生。”10陶渊明从出仕到归田,只是改变了他实现志愿的途径,而没有改变志愿本身,他是以另一种方式,即赋著诗文表达他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陶渊明的归隐只是在邦无道的时代和社会中独善其身,顺应自然。
归田暂时满足了陶渊明质性自然的个性要求,陶渊明四十一岁辞彭泽令归田之初所作的《归去来兮辞》无异于他终生归隐不仕的宣言。这篇辞写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中写出了归隐后,陶渊明过着或植杖而耘耔”“临清流而赋诗的清淡生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本。这位早年怀着感物愿及时”11的理想而步入社会的陶渊明,在坎坷的仕途上往返颠簸,但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腐朽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社会的污浊混乱,终于逼使他走上了与统治集团相决裂的道路,最后怀着满腔的愤懑不平,又重新回到了那时时令他遐想、留恋的大自然的怀抱。
《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春天写的,当时诗人四十二岁,这时隐居的决心已定,新的生活安顿下来,诗人对比往事,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