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它脍炙人口,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寄寓的化学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利用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诗 ”为载体,以德激趣
古诗词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写下来的,他们会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诗词,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下面几首诗: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我国西汉已知用煤炭做燃料冶铁。古称煤炭为乌薪、黑金等。诗中说煤炭原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它蕴藏大量的热量。燃起熊熊煤火可使人感到春回大地,生起洪炉能照亮漆黑的夜空。铁鼎等物都是靠煤炭烧炼出来的,从铁器身上就看到了煤的作用。作者借煤为喻,表达自己拯救百姓,匡时济世的竭诚之志。
《浪淘沙》(唐·刘禹锡)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淘沙取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金化学性质稳定,质地坚韧不锈,十分昂贵。但它在地壳中含量极少,多以自然金单独存在,也有与其他矿共生,经风化侵蚀,雨水冲刷,在长期的迁徙中同泥沙混合形成沙金矿,其含金量不过几至几十克。由于金比重为19.3,较石英沙比重2.65大得多,在冲沙淘金中易先沉降,使金沙分离。 诗人深刻的揭露了劳动人民在惊涛恶浪中苦辛采得的稀贵金属,最后又全部化为王侯贵族的奢侈品了。
《咏石灰》(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色青灰,质坚硬,化学成分为碳酸钙。诗中描绘了石灰石烧制石灰的过程。先将石灰石敲碎,在石灰窑内经高温煅烧,便制得雪白得生石灰CaO,后者与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状的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再遇空气中的CO2又生成白色的CaCO3。石灰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尽管“粉身碎骨”,总保持自身的“洁白”不染,它在建筑、农业等部门用途十分广泛。作者写石灰风格以表现自己永葆清白的情操。
二、“诗 ”为载体,以趣启智
借助诗词的描绘,会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烟”和“雾”。通过对下面几句诗词中“烟”和“雾”的描写的分析,学生对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南朝四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清晨雾气腾腾、水壶烧开后直冒白气都是雾的作用,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试剂瓶塞时即会产生白雾。A句中的“烟”是由沙土随风卷起形成,B句中的“烟”系炊烟,C、D句中的“烟”均为雨雾。弄清烟雾的区别便于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欣赏古诗词的美。
三、“诗 ”为载体,强化新知
利用许多蕴含化学知识的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我就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的诗词做了一个简单归纳:
(一)“诗”致入“微” (有关分子、原子运动的诗词 )
1.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 6.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7.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11.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2.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1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千“变”万“化” (有关物质变化的诗词)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白玉为床,金作马
这样把化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领略了祖国文化瑰宝的意境,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