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各地高考物理试题结构分析
地区
|
考试样式
|
试卷结构
|
课
改
区
|
山东
|
理综
|
选择(7个×4分 )+ 非选(3个,45分 )+ 选考(三选二,16分 )
|
广东
|
单科
|
选择(12个×4分)+非选(6个,92分)+ 选考(非选,二选一,10分 )
|
文科基础
|
单选(7个×2分)
|
理科基础
|
单选(18个×2分)
|
海南
|
单科
|
单选(6个×3分)+多选(4个×4分)+非选(6个,42分 )
+ 选考(三选二,24分 )
|
宁夏、
辽宁
|
理综
|
单选(8个×6分 )+ 非选(4个,47分 ) + 选考(四选一,15分 )
|
江苏
|
单科
|
选择(5个×3分)+多选(4个×4分)+ 非选(2个,65分 )
+ 选考(三选二,24分 )
|
安徽
|
理综
|
选择(7个×6分)+ 非选(4个,68分)
|
福建
|
理综
|
选择(6个×6分)+ 非选(4个,72分)+ 选考(二选一,12分 )
|
浙江
|
理综
|
单选(4×6分)+ 不定项(4×6分)+非选(4个,72分)
|
天津
|
理综
|
单选(5个×6分)+ 不定项(3个×6分)+非选(4个,72分)
|
上海
|
单科
|
单选(5个×4分 )+多选(4个×5分)+非选(15个,110分)
|
非
课
改
区
|
全国卷Ⅰ
|
理综
|
选择(8个×6分)+ 非选(5个,72分)
|
全国卷Ⅱ
|
理综
|
选择(8个×6分)+ 非选(5个,72分)
|
北京卷
|
理综
|
选择(8个×6分)+ 非选(4个,72分)
|
重庆卷
|
理综
|
选择(8个×6分)+ 非选(4个,72分)
|
四川卷
|
理综
|
选择(8个×6分)+ 非选(4个,72分)
|
二、高考命题分析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知识覆盖面,试题难度更趋合理
纵览2009各地高考,试题总体结构稳定,主干知识考查稳定,依然是力学知识、电学知识唱主角,同时注重知识覆盖面,大部分是常规题、典型题、基础题,试题起点和切入点较低,设置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具有亲切感。以山东卷为例,试题延续了7道选择题,1道实验大题,2道计算题和3个选做题的模式,这些题除全部涵盖了高中物理最主要的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外,还涉及到了传感器、力学实验等以往没有或较少出现的知识点。难度上较以往稳中有降,不管选择题还是计算题均无偏题、怪题,学生能较快找到切入点,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基础知识中考能力,常规考题中见新意
09年高考题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常规题目的同时也注重了对新意的挖掘和能力的考查,每一道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并对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五种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如09年四川卷中第14、15、16、17、18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17、19、 20、2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第17、20、21、23、24、25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第23、24、25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第22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第22题,该题第(1)小题涉及学生熟悉的但有一定新意(传感技术的简单应用)的实验原理,第(2)小题涉及中学物理实验使用频率较高的打点计时器的使用,题目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了考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基本实验能力,借此引导学生由笔练口背实验到重视实验技能,重视过程方法,提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
3.注重实验体验,突出建模能力
就课改区高考而言,实验部分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命题整体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以后的教学有良好的导向性。如浙江卷实验题第Ⅰ小题要求学生从测量的冷电阻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比较中选择标称的额定功率值;第Ⅱ小题中摆球直径的改变引起摆长及传感器反应时间发生改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这要求考生平时注重实验操作体验。
4.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时代气息浓厚
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关注新科学、新发现的意识和素养,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具体如下表:
高考试卷
|
题号
|
命题角度
|
全国理综卷Ⅰ
|
19
|
结合近几年热点话题科学新发现和宇宙大爆炸理论,考查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图像的相关知识
|
四川理综卷
|
15
|
天津理综卷
|
12
|
安徽理综卷
|
16
|
安徽理综卷
|
16
|
分别以08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和冰壶比赛为背景组织命题,考查力学和运动学的相关知识
|
辽宁、宁夏理综卷
|
22
|
安徽理综卷
|
17
|
结合生活中的“智能化扶梯”考查受力分析
|
辽宁、宁夏理综卷
|
16
|
结合医学器材“电磁血流计”考查电磁学的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