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评价
浇灌出最美的花朵
“今天老师表扬我吃饭快了!”上幼儿园的儿子一回到家就兴奋地汇报。每一朵小红花,他都要拿回家里来。因为,这是老师对他的奖励。“今天,最高兴的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了。”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从进入高三起,我的作文就一直在40分左右徘徊。要得到老师肯定一次怎么就这么难呢?这一次再拿不到50分,我真的不想再写作文了。”一位学生这样感慨。
的确,希望得到赏识是任何人都有的强烈渴望。其实,这种赏识有时仅仅只是一朵小红花,或者是老师的一个微笑或一句由衷的赞美……但是,就是这样一些小小的细节,往往会在学生心底泛起涟漪,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在他们的学习探索之路上洒满阳光。
别吝啬赞赏
一次,评改作文时因为笔误,我将一篇应该给45分左右的作文批成了50分。怎么办呢?按照常规,我应该改过来。就在我准备修改分数时,我忽然想起这位同学与我交谈时说的话——“从进入高三起,我的作文就一直在40分左右徘徊。要得到老师肯定一次怎么就这么难呢?这一次再拿不到50分,我真的不想再写作文了”。“何不将错就错,给这位同学一些信心呢?”我这样一想,又把他的作文认真细致地斟酌了几遍。结果,我还真发现了他文章中的两个闪光点:一是题目拟得非常精彩,二是文中有一个例子用得非常恰当。于是,我在评语中先真诚地肯定了他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提出了这样的希望:“这篇作文在语言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老师希望你能认真斟酌一下这篇作文的语言。这会提高你的作文水平。”
作文发下去后,这位同学表现得异常兴奋,一堂课从始至终都精神很饱满,并且在接下来的一次作文中就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从此,这位同学的写作兴趣一直很高,整体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我当时实事求是地把分数改回45分的话,这位同学还会有后来的快速进步吗?这件事至少可以给我们这样两点启示:一是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个细微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善于发现,并及时进行肯定;二是把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真正乐学,真正好学。
评价要考虑周全
高一时,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我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次,在作文课上,我作了这样的讲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选材时能有一定的高度。例如,同样是写母爱和童年,有的同学写的是自己让母亲买书包,买文具,虽然当时家里不宽裕,但母亲还是省吃俭用为自己买了文具,这样的选材就比较好,而有的同学的选材就不太理想。比如,有位同学就写了他小时候缠着妈妈给他买西瓜吃。”我的话一说完,班里的同学就笑了。下课后,有位同学递给我一张小纸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老师,我就是那个写缠着妈妈买西瓜吃的学生。听到你的讲评,我很伤心。我觉得我不应该受到批评”。这张小纸条让我心头一震:我的一次不得体的点评,竟伤害了这位同学。
认真反思这件事,我的点评确实不够周全。因为,写童年,写母亲省吃俭用为自己买文具固然在选材上是有一定的高度,但写自己缠着妈妈买西瓜吃,则更能真实地反映童年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平时提倡的吗?
真诚评价,走进学生心里
班里有位同学,语文学习各方面都很不错,就是写的字太潦草。为此,我没少在作业批语中重点批注“注意书写!”或“字迹太潦草!”。起初,我的批注似乎还有点效果,但后来这些批注就几乎没有作用了。后来,我进行了换位思考,并在这位同学的作业本上作了这样的批注:“不能再因为书写影响成绩了!别让老师再失望了,加把劲!”第二天,这位同学就主动拿着作业本与我交流了书写问题。让我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的书写果然有了提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反思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愈加感触到这句话的无穷魅力。是啊,只要我们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深深的爱,我们的每一次评价就都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心田开出最美的花朵!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赵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