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2009年1期
新课改实施以来,史料大规模进入命题领域。由于新史料在检测考生知识应用能力和保证试题的公平性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因而史料求“新”求“异”也自然成为命题者的重要价值取向了。从目前情况来看,引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入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可以体现高考命题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平性。但是从命题实践来看,存在着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而忽视题目科学性的不良倾向,该倾向最大的弊病表现为命题者的学术本位意识,笔者不才,愿陈管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新课改终端评价的高考命题也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从命题实践来看,命题者往往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命题的出发点往往是个人的学术背景,这突出表现在选用专业词汇多、学术性强的材料创设情境,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而不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笔者试举一例如下:
(2008年广东卷17题)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看到该题,颇感费解:材料专业性强,涉及到《圣经》的翻译、拉丁文《圣经》等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过多,不易理解。另外,《圣经》翻译方法与人文主义究竟有什么关系,教材缺乏相关表述,如何选择,颇费思量。笔者曾在网上与同行就此问题进行讨论,答案选错的不乏其人。鉴于此,我广泛搜求相关研究,对该问题的缘由略作陈述。
《圣经》本系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2世纪犹太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古代传说、历史、宗教律法等编纂而成,直至公元前397年的第三次迦太基宗教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为基督教的经典。公元前4世纪以前,《圣经》几乎都是希腊文版本。随着基督教的国教化与罗马帝国日益分裂成为东西两部分,为适应西罗马帝国统治阶级的需要,必须完全实行《圣经》的拉丁化,便订出一部统一的拉丁文本《圣经》。在这种背景下,大约在公元前4-5世纪,一批神学家开始了用拉丁文来翻译《圣经》。在《圣经》文本的拉丁化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是拉丁教父圣·哲罗姆。382年他赴罗马,担任罗马大主教的教务秘书职务,并受命编定一部统一的《圣经》拉丁文译本。他通过30多年的劳作,参照希伯来文原本翻译与校订《圣经》,最终集成《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中世纪正统的《圣经》文本。①
中世纪的西欧,《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及有关的注释通行于世,圣经也获得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被看作是不可以怀疑的信仰准则与真理的源泉,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圣经》的解释权只属于教会,任何人都不得自主地翻译与解释《圣经》。②
在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兴起了以瓦拉为代表的“圣经人文主义”( Biblical humanism )学派。瓦拉学识渊博,曾经考证出教会伪造的、旨在为教皇神权辩护的《君士坦丁赐予》是一伪文件。他反对旧的“经学传统”的主观臆断的诠释方法,力图恢复圣经的精确历史内涵,为此而追溯到古希腊文与希伯莱文的原版圣经中去探究。1449年,瓦拉发表了《新约全书注释》一书,在拉丁文与希腊原文这两种版本之间进行鉴定性的比较考察,用其广博的语言知识纠正了拉丁文版本中的许多谬误。此外,另一人文学者布兰多利尼把《旧约全书》看作是编年史,从历史的角度对它进行阐释与订正。瓦拉等人摒弃了经院哲学的那种先验与狭隘的解释方式,逐步树立起求真证伪的怀疑主义与批判主义的学术精神。受此影响,人文主义“圣经学”逐渐在英国、法国与德意志兴起,尤以16世纪著名的“北方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谟的贡献尤为突出。伊拉斯谟反对经院哲学家将圣经教条化与神秘化的做法,极力地主张阐发圣经原本中的伦理内涵,以之作为建立人文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源头。从此出发,伊拉斯莫呼吁每个基督徒都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圣经,以圣经作为最高神圣权威以取代教皇的神权权威,主张将圣经学习普及化与平民化。对此,他在《基督教战士手册》一书中写道:
我强烈反对那些不愿让俗人阅读《圣经》的人和那些不愿让《圣经》被翻译成通俗语言的人,好像基督让《圣经》教义晦涩以至于只有少数神学家才能理解它,或者好像是基督教的安全寓于对它的无知之中……基督希望他自己的秘密尽可能被广泛地宣传出去。我希望所有即便是最卑微的女子也能读到福音书和保罗书,我希望它们被译成各种语言,以至于不仅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而且也被土耳其人和撒拉森人诵读与领悟。由此,农民在耕田时便能吟诵《圣经》的词句,织工们就能在机梭的伴奏下哼唱《圣经》的段落,旅行者就会用《圣经》来减轻旅途的疲劳。③
由上可见,拉丁文《圣经》是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的产物,而用通俗的地方性语言翻译《圣经》是“圣经人文主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人文主义思潮在《圣经》翻译中的体现。
这道题采用学术观点入题,由于史料对于考生来说是全新的,因而考题的公平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但是由于这些背景知识的缺乏,这道题不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综合能力。这道题体现了命题者的学术本位意识,脱离了考查对象,因而是一道信度较低的题目。由此例观之,高考命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事关社会公平,命题者要不断加强反思,在命题过程中要避免学术本位意识,增强题目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①②《中古西欧基督教“经学传统”的积淀与更新》,孟广林,《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③《西欧文艺复兴对神学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孟广林,《史学集刊》,2002(7)
浙江省浦江县浦江中学 王涛 322200 sadwin@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