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让高中化学课堂多一些“合作与交流”

阅读:86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5 10:05:05
·                     周雪春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214112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的重要方式。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必要性,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施模式以及对应的评价标准,旨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国家现代化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出“合作”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与交流 评价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笔者有幸聆听了各种类型和各个级别的课,老师们对新课程概念的理解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欣喜之余,同时感觉到了一丝缺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是教与学的有效方法,化学老师们却用得非常少,甚至不用,即使使用,也是形式上的摆摆样子,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以下就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合作交流,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一)合作交流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化学教育,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是为将来的社会建设者打下合作基础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
(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所谓化学学习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化学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高中化学的部分知识和化学解题法则,在教师大班整体的辅导下,学生个体的探究难以解决,学生需要与老师个别交流,需要与同学们的交流;二是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应用和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学习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纵观我们的化学课堂,许多的化学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有较为少数的同学获得提问、表达、上台板演、实验演示等活动的机会,其余多数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无法参与教学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将全班几乎整体划一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活动,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操作、观察、发言和评价的机会,就是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学习探究能力、知识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合作交流的实施过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先要构建一个人员搭配比较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46人,不宜过多,要让每个同学有活动、表达的机会,以保证合作交流的高效率。小组人员的确定: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动手能力、不同表达能力和不同爱好的学生合理搭配,有利于各项互补,共同进步,同时要注意小组内男生和女生的合理比例。推选出组长: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情商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让学生推选产生。
(二)合作交流的内容选择和实施
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有的概念比较直观,有的问题非常简单,课堂中就不需要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为了互补共赢,实施过于频繁,不仅影响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不利于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多年实施合作交流后感觉到,学生的实践活动(探究实验、社会实践等),分析思考量大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块的综合整理等的学习活动,比较适合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活动。
1.学生的实践活动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众多的概念、理论和变化规律,都是从实践中认识或获取的。高中化学的学习,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实际,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单独一人难以完成,或者一人完成低效的时候,可进行合作交流活动。
例如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可以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出实验论证或探索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操作时可以分工协作,轮流操作仪器,有主持、有当助手、有观察、有记录等,讨论时大家各持意见,相互交流补充。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又如进行社会实践,小组同学可以讨论设计出方案,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特长,分配任务,各尽所能。有的进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房查资料,有的到实地调查,有的搞样本,有的专门记录,摄影摄像等等。小组同学的互相配合协作,不仅可以既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而且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了每个同学的潜能,使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成功感,同时,同学们相互取长补短,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上有了显著地提高,并且养成了与人共同操作,协调配合的习惯。
2.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时候,由于涉及到微观的或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要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优势,利用优秀学生和特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发挥作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回报结果的同时,组间进行质疑和交流,从而达到全班同学的共同理解和提高。
例如高一教材的物质的量一块内容的学习,是大家公认的难点,在课堂中可以安排合作交流学习。如何让学生能比较顺利学习掌握,可以设计如下:
1)提出问题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如何规定的?能举出12个生活中类似的集体吗?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请举出对应的长度、质量的物理量和单位。
物质的量是1mol的定义?
④1mol物质的微粒数和质量是多少?如何定义的?
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摩尔质量、质量的符号、单位和换算公式?
2)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想法,相互合作,交流总结得出规律。
3)组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完成。
4)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小结。
3.知识块的综合整理
在复习整理的教学中,由于一块知识内容多且比较复杂,选择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所有的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的理解形式形成自己暂时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组内和组间同学的交流,进一步调整学生自己的认知,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合理和完善,形成知识网络扎实掌握。
例如:学习了硫及硫酸一块内容之后,在进行一节复习课的时候,可以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知识点多,涉及到的性质和变化较为丰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更好将性质、变化和应用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设计过程如下:
1)各同学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提前布置)。
每位同学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书本、笔记、参考材料),归纳硫、SO2SO3H2SO4及硫酸盐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方程式、重要应用和相互转化;SO2与环境;硫酸根离子检验。
小组内每位同学结合平时的作业、试卷、参考练习,在每一个物质出2道典型的问题(题目),并给出完整的解答和解题出点。
2)合作交流过程。
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就自己搜集整理的内容作组内的交流,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完善和达成共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全班同学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形成知识网络。
全班同学形成共识之后,各个小组可就各物质对应的题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就某一类知识、方法相互出题,共同研究完成。
(三)合作交流的进行
在学生明确了合作交流的任务之后,要尽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敢于提问和辩论,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在组长的统一分工协调下,小组集思广益,归纳形成完整合理的方案,最后在全班进行组间的交流与回报,达到全班对合作交流问题的较为一致的认识。
三、合作交流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的实际情况,从任务选择、探究实践、交流的问题和顺序等方面考虑,形成小组合作交流的案例。其次,在布置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会阻碍合作交流的顺利展开,老师决不能只是在旁边观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并不时的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某小组对人物不清楚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内容和步骤;当某小组讨论偏离任务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有小组讨论和探究受阻时,老师要提供及时的点拨,使交流和讨论顺利开展;部分小组提前结束了活动,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已经完成了任务,是的话,可以增加一些备用的交流活动。总之,学生在实施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全过程,教师是活动的倡导者、引导者,是活动过程的总设计师。
四、合作交流的评价模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当然,评价的方法理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合作交流中对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情况,科目的完成情况,应该进行全面的考查,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找出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例如,建立合作交流评分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见表1)。
具体的标准如下:第一档得5分:热情参与、乐于助人,完成预期的目标的个人或小组;第二档得4分:学生努力地与小组同伴一起活动,设法积极完成任务;第三档得2—3分:不能独立完成预期的目标,经常偏离主题,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使活动开展下去;第四档1分: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活动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或热衷于做其它非学习的事情。教师对每个同学、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的分数记录在案,每两周汇总一次,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参考。
1  “合作交流个人得分表
通过一段时间的得分表分析,还可以对某个学生得分情况进行适时诊断,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给出发展性评价,让基础差,能力弱的同学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
合作交流的评价应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因为合作交流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共同进步的。当然,学生个体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评价,以调动个体学习的热情,这样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效果会更好。
例如:某次测验是安排在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复习之后,每位同学单独参加考试,测试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个分数,若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基准分(一般略低于平均分),那么每位同学都能获得1分的奖励,小组累计得一个奖励分。这样,小组中的每位学生的分数就由个人分数和奖励分数两部分相加而成。如:学生1是四人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之一,他在这次的测试中得了83分,老师对这次测试预设的基准分为80分,而同组同学279分,学生398分,学生484分,这样,有3位同学的分数超过基准分,该组四位同学均获得了3分的奖励分,即同学1的成绩为86分,同学2的分数也有82分。
这种评价方式能有效的将小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将全组同学的成绩捆绑在一起,能够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三)小组评价与全班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交流的目的的不仅是提高小组成员,更是提高全班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每个小组的评价是鼓励组间的竞争,而全班的评价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平衡发展,其实全班是大的小组,要鼓励和培养学生更大的合作意识。
例如:利用合交交流个人得分表计算全班平均得分,对班级做一纵向比较,从而了解班级整体的合作交流实施情况。如近四周的班级合作交流平均得分统计表(见表2
2   某班合作交流得分表

时间
班级平均分
班级阶段评价
4
82
本班近4周合作交流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大家互帮互助,在集体中共同成长。
5
86
6
84
7
90

总之,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实施的策略、过程及其评价方式,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要不断总结反思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形成适合化学课程,适合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氛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多一点合作交流,因为国家现代化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需要大量的合作型人才,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2.
[2] 王祖浩.新版新编化学学科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鸣军.化学课堂如何把握教的时机[J].广东教育.2005.11
[4] 张勇谋.高中化学常用的集中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1.04
[5] 张洪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2008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