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阅读:138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13 15:07:26
课程类型:必修4《生活与哲学》       
教学材料:新人教版    
授课时间:48课时
授课教师:李永亮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文科学生
一、课程标准相关陈述及细化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本课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为基础,在凸显实践线索的架构中,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这对于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坚持求真务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知识目标: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要求
课程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本课程设置的四个主题中讲述,一以贯之,这是本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
【课程内容】(本学期实际授课16 周,大约 48 课时)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0课时 
【内容标准】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开启人的智慧。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明确马克思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安排:
课时美好生活的向导
1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
2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学习哲学的意义
3践行:自觉学哲学、用哲学
课时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哲学基本问题 
课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识记: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3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抵制唯心主义
课时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识记: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
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时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单元测试
课时10 试题评讲 重点知识强调与梳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共 12课时
【内容标准】辨析事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的意义;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把握规律。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时间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教学安排:
课时11 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1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识记:物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运用: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课时13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14 意识的本质
课时15 意识的作用
理解:意识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5课一框)
理解:意识的作用
运用:通过科技发展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践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5课二框)
课时16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17 唯物论专题知识总结与练习
课时18 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课时19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课时20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识记:实践的含义、特征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运用:用科学史实理解是认识的基础(6课一框)
识记:真理的含义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分析人类社会探索自然、社会的历程(6课二框)
课时21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22 认识论专题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三单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5课时)
【内容标准】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入认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明确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深刻理解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安排
课时23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时24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课时25 掌握系统优化法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7课一框)
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运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用整体部分统一观和系统优化方法说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践行: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优化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7课二框)
课时26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27 发展的实质与发展的普遍性
课时28 发展的趋势与发展的状态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解:发展的实质与两种状态(8课一框)
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
运用:能用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现象
践行:用量变质变观和前进行曲折性原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8课二框)
课时29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30矛盾的含义与矛盾的普遍性
课时31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课时3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识记:矛盾的含义
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课一框)
运用: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方法
践行:矛盾分析法,抓住主要矛盾,分析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的问题(9课二框)
课时33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34 树立创新意识
课时3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识记:辩证的否定
理解:批判性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践行:在学习和生活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10课一框)创新的重要意义(10课二框)
课时36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37 辩证法专题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内容标准】识别事物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表现,说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正真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安排
课时38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时39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宗教、迷信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识记: 社会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
运用:为人民服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践行:创造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课时40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41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时42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理解: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
践行:运用正确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课时43 知识巩固   练习与评讲
课时44 人生价值观专题知识总结与练习
注:期中考试复习2课时,期末考试复习2课时
二、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适当的删减和补充。
2、练习:充分的利用好教材背景材料;利用好教辅资料。
3、时政材料: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渗透思想教育。。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细化课程标准,编写课程纲要。
2、精心组题,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益。
(三)教法与学法
1、坚持课前预习,课堂释疑,检测巩固,整合提升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
2、坚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释疑相结合。
3、讲练结合,精讲重点、难点、易混点,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提问、演板、练习、交流等形式来实现。
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调查问卷、考试、观察等形式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1、以核心原理、概念、方法论为核心,理清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整合专题知识,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
3、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整合知识,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六)课程评价: 
1、对知识目标的评价。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主要通过达标训练和各种考试中的客观、主观试题进行评价。
2、对能力目标的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运用能力的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估。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感受、所持有的观点。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每课时分预习得分、小组得分、课堂得分、检测得分等,形成课时得分。每课时相加构成单元得分,单元结束,进行小结。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liyonglianggy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