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论史料教学的价值

阅读:56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31 10:53:17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学校的历史教育遭遇“危机”,为此进行了改革,其表现之一是十分重视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此项改革坚持数十年,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与社会的赞同,而且使英国的历史科教育彻底摆脱了危机。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史料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3.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史料教学;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历史教育改革
一、从英国历史教育改革考察史料教学的价值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学校的历史科教育出现了危机。面对困境,英国的历史教育界人士积极改革,举措之一是注重发挥史料教学的价值。他们认为,史料教学关涉历史教育之本质问题。如今这场改革已坚持数十年,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而且,英国的历史科教育也彻底摆脱了危机,历史课成为英国的国家课程,并制定了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
(一)历史科教育的危机
20世纪50、60年代,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局面以及美、苏争霸的态势,美国学校进行了教育改革。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学校教育也被期待着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而在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历史科作为英国的一门独立科目的地位正在发生动摇,据一项教育调查显示,英国历史科教育表现堪忧。被调查的近万名学生多半感到历史科没有什么重要性,而且是非常无趣的一科。在他们认为“有用而有趣”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敬陪末座,而在“无用且无聊”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则高居榜首。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科十分无聊,而且对他们的生活和日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助益,因此修读历史课的兴趣日益低落,这就造成了历史科的教育危机。
(二)英国历史教育改革的简况说明
1.变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在历史科面临困境的挑战下,英国的历史教师和有关历史教育研究的团体,各自尝试着对传统历史教学进行改革。他们从教学方式入手,进而涉及教学内容,最终引发出对历史教学本质的思考。英国历史教学的改革,受到了美国布鲁纳教育思想的影响。[1]
随着科技的进步,历史教师有了更多的教学媒体来促进教学。如视听媒体的逐渐普及,使教师能较普遍地在课堂上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另外,还有一些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设计历史游戏、角色扮演、历史剧的编演等。毋庸置疑,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历史的必要条件,但这却并非是充分条件。事实上,教学方式方法仅是达成教育目标、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与途径。追根究底,学生与家长仍要问: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关联何在?因此许多历史教师着眼于从内容方面寻求变革,即注重提升历史科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现代史、乡土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2.探讨历史教育的本质,重视史料的运用
英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不久就发现,教学内容的变革,还是难以真正解决历史科所面临的困境。现代史、乡土史表面上似乎与学生生活较为接近,但是,如果把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还是定位在背诵、记忆、参加考试拿高分的话,则是换汤不换药,其教育价值低落的实质性问题依旧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有些人出于功利的目的,把学习历史的目标仅仅是定位为升学考试,长此以往,就会使历史教学出现“缺乏一个学科本身所应具有的严谨与智慧实质”的缺陷,即往往只要学生去背诵,而不是去思考。这是阻碍传统历史教学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革新。
英国一些力图冲出历史教育逆境的教师和学者,从追求历史教育之本质出发,对教学的基本理念作了新的检视。促使这一改变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力图在历史课程中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活动,藉此来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改革者注重研讨历史教育的目的,从而改变历史教学的传统观念。这一影响是更为深刻的。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与发现式学习“探究模式”(mode of enquiry approach)的理念相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史料被引入教学之中。一些历史教师让学生通过史料感受历史学家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评价证据,分辨“事实”与“说法”的差异,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想象来理解以往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学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一些一手或二手的材料,彼此讨论、解答问题,判别史料、尝试重建历史,在课堂中进行“做历史学家”的“活动”。
一时间,运用史料的历史教学在教育界倡导的“活动教学”的风潮下积极开展起来。英国从事历史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纷纷撰文著述,积极推崇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的阐释了史料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应用的价值,有的阐释了史料与学生理解历史的关系等。英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伦敦大学教授狄更斯(A.K.Dickinson)和李彼得(D.J.Lee)等撰写了《历史课中的证据》一文,指出新历史科(New History,即前文所提及的英国的历史教育改革)的倡导者认为,原始史料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阐明主题和解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证据。学生可以查看原始文件、统计资料等,以便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技能。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学做历史学家的工作;也可以说,通过有限度地运用史料,学生可以学到历史学家的观点和方法。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是“给予”,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在积极探究的理解中,学生通过运用史料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他们会感到有兴趣。[2]许多教师更认为,学校的历史教育应该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80年代中,英国历史教育完成了巨大的转变,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开始畅论“新历史科”,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历史教育。经过这次改革,英国的历史科教育彻底摆脱了危机,赢得了学生的欢迎、社会的赞同。[3]
二、从中、美、英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剖析史料教学的价值
(一)中、美、英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与史料教学
英国的“新历史科”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课成为英国的国家课程,即每位学生必修的课程。国家课程需制定国家课程标准。1991年英国制定了第一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1995年又对之进行了修订,1999年又颁布了跨世纪的课程标准。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了其课程史上第一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国也在21世纪初颁布了新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初中与高中)。中、美、英三国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史料教学。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两种形式的教育目标,即历史思考(Historical Thinking)与历史了解(Historical Understanding),并强调两者的结合。历史思考,指历史思维的技巧和能力。历史了解,指学生对他们的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应该知道些什么。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科的学习,学生能评价证据,发展比较和分析能力,能解释历史记录,建构合理的历史性论证,形成历史观念,并把它们作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基础。为了掌握这些技能,学生必须发展五项有关历史思考的能力,即年代学的思考、历史的领悟、历史的分析与解释、历史的研究、历史问题的分析与决策。众所周知,史料的搜集、甄别与运用,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与关键,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就“历史思考”所提出的五项能力,几乎每一项都与史料有关。
如果说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关注知识(历史了解)与能力(历史思考)的结合,那么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要求知识与能力结合的基础上更强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英国的课程标准是以能力目标为主体的,而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亦有五项,即编年式理解,关于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变化的知识与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探究,组织和交流。[4]
这几项要求都离不开史料的作用,并且“历史探究”和“组织和交流”两项更是要求学生自己运用史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
中国教育部在21世纪初颁布的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提到了史料的运用。例如,初中提出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来学习历史;高中则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等。此外,初、高中都提到了探究性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学习要求。独立思考,需建立在对历史本来面貌的认识的基础上,这就需要进行史料教学。高中阶段更提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就对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5][6]
(二)史料教学的价值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清史料教学的价值所在。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7]历史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都比较熟悉,它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体现不够。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仅在我国,在其他国家如英国也同样存在。如前文所述,英国20世纪50、60年代遭遇历史科教育危机,其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传授、强调背诵与记忆是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中学生长期以来“喜爱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状况也与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密切相关。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列为当前中国历史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
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史料教学虽然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还是不能废弃的。历史现象的过去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以力求最大程度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这样才是探求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也是历史教育的本真所在。所以,史料教学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摒弃教师讲述的做法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在史料教学这样一种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与解惑。转变学习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绝不意味着排斥、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要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两者的有机结合。
2.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历史研究方法是通向历史认识、揭示历史本质的桥梁和手段,它以特定的历史认识论为旨归,通过具体的方式和手段去完成对历史过程及其本质的认识。认识历史、揭示历史本质必须借助于历史事实,历史学家总是根据史料来认识和重构历史事实的。18世纪至19世纪中国乾嘉史学的基本要求是整理与考证史料,有的后世史家秉持了这一传统,如傅斯年先生就曾提出“史料即史学”的口号。19世纪德国兰克历史学派,也以批判史料、记述史实为首要任务。
通过史料可以呈现历史事实,但史料与历史事实存在着有同有异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历史学家在整理史料、叙述历史的过程中,渗透了个人的情趣、意向,包含了他的历史观。传统史学主要把研究历史的方法局限于整理、考证史料,现代史学把历史方法论与历史认识论统一起来,以此来揭示历史的本质。在这里,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搜集、考证、抉择史料的方法,还原、重构、叙述历史过程的方法,分析、解释历史过程,发现与揭示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方法。[8]因此,我们可以说对史料的搜集、甄别与抉择,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正是以此为基础来重构历史、分析历史、发现历史规律的。
史料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史料(包括自己的搜集),分析鉴别史料,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重构历史,解释与分析历史,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就是像一位历史研究者一样来认识历史、考察历史。从美英两国的历史科课程标准来看,两国都十分重视学习的过程。我国的历史科课程标准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所以说,史料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习得历史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有效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尤其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价值,指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价值是态度的核心。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我国中学历史科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说理的方式阐明事理,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这样的方式带有说教的因素,有时教育效果可能会不甚理想。
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获取相关史料,鉴别、分析史料,进而分析、解答历史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同时,明白了事理,了解了历史,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道德修养。
总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个认知的问题,更有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自己得出结论,不仅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而且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英美两国的历史科课程标准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强调了该方面的要求。我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明确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而史料教学,正是达成这一目标要求的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式。
三、重视史料的运用成为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考察英、美、中三国近些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状况,可窥见其发展趋势。
(一)在英国,史料的运用贯穿历史教学始终
如前所述,当英国出现历史科教育危机时,英国进行了历史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十分重视史料教学。坚持改革数十年,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赞同,并逐渐形成了“新历史科”的基本理念,彻底摆脱了危机,历史科成为每位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
英国传统历史教学注重系统历史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的掌握。“新历史科”注重史料的运用,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相继出台的三个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史料运用在历史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21世纪初英国的专家撰文更进一步提出了历史教学的递进阶段,具体见下表。[10]
历史教学的基本阶段
 
史料的运用
认知状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把历史知识看成是想当然的
史料是关于过去的特定信息
史料是历史推论的基础
认识史料的真实性
给予
发现
思辨
重构
由此可见,在英国,史料的运用已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
(二)美国历史教育注重“做历史”
在美国中学“做历史”是一种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学习历史,包括探索历史的本来面貌和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learning history by doing history)。这样的学习方法,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了,90年代美国制定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这一方法的运用,而至21世纪美国更编撰出版了历史教科书:《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Discovering The American past:A Look At The Evidence),该书突破常规,独树一帜,充分考虑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专供探究性学习使用,建构起了专门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以史料为主体的教科书内容体系。这本教材不仅仅提供史料,更提供学习的方法、探究的途径、思维的方式。所以,该书的出版,解决了一个颇为关键的现实问题:即,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活动,必须提供大量的、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史料,这对任何一所中学包括美国的中学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该书的出版、使用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教材资源,较为理想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书在美国影响较大,已被许多学校使用,多次再版。[11]
做历史”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己亲身亲历来体验探究历史的过程。这种体验就是模拟有意义的、已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体验。美国的专家指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兴趣的提高、参与性的增强、评论能力的提升。“做历史”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当代美国中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被普遍接受。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撰文《历史教学的理念:运用柯林伍德的史学思想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指出,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我们发现历史教学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是通过更多的测试,导致更多的结论;另一条路则是让学生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进行学习,即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过去。文章引用了柯林伍德的话:
一位教学效果较差的历史教师,在从未致力于研究历史之前,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即历史仅仅是事件、日期和地点的组合。所以当他一旦发现了事件、时间和地点,他就会自命不凡地认为他自己面对的就是历史。但是任何一位曾在历史领域深入钻研的人都知道历史绝非仅仅是事件,而是史学家在重演过去的思想。那些时间和地点的价值,对于史学家来说仅仅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中整合的资源,有助于史学家认识特定环境中历史人物的思想。[12]
史学家必须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这是柯林伍德历史哲学中的核心理念。柯林伍德坚决摒弃传统史学中的“剪刀加浆糊”式的做法,认为历史学家不应该追随权威,而要用自己的方式,直接从第一手材料中归纳总结出思想。[13]美国中学历史教育倡导“做历史”,主张运用柯林伍德的史家思想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中国史料教学的发展
我国也有重视史料教学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以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包括教学手段)为主的教育改革,在其中就出现了史料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海市敬业中学特级教师包启昌,在执教古代两河流域关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时,把译成汉文的汉谟拉比法典印成活页,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法典原文(中译本)来了解法典的内容,从而认识法典的最主要特点: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等统治阶级利益。同时,让学生明确法典比原始习惯法进步的历史意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按教科书讲授效果要好,不仅具有显著的即时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原始史料来学习历史,具有长时效果,认识深刻,记忆牢固。
目前在我国,史料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了解和运用。例如,2004年夏,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在黄山举办全国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竞赛,一位教师执教了一节关于辛亥革命的课,在课堂上,这位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史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在场的学生与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香港卫理中学的一位教师在执教“鸦片战争”时也运用了史料教学法,教学过程大致是:“设疑──搜集资料(史料)──甄别、选择史料──整理分析史料──运用史料(讲述、讨论、推论)──撰写小论文”。这堂课的特点是:[14]从质疑入手,史料的运用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注意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这堂课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观、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基础教育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而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中美英三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英国历史教育改革和三国近些年来的历史教学状况及其实例,我们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