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167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15 16:55:11
 江苏灌南高级中学   杨德志 
“能力立意”高考要求准确、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提高掌握知识的程度,首先需要理解知识,同时还要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理解“史实”
史实是指具体的历史过程及构成这个过程的一系列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过去性、不可重复性。因此,考生记住《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本史实,不少考生往往抱着传统观念不放:“对历史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误认为“死去就可以活来”,浪费大量时间,造成考生的历史知识记忆效果学科能力低下;显然在高考中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历史成绩,其实,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运用史证方法来理解基本史实即可,同时史料具有形象性、准确性.直观性的特点,因此考生应有选择、适量地阅读具有原始化、典型化的“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等史料,可以做到一方面能够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考生的学习效率,使历史变活,让考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是永久性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例如对考点史实“宗法制”学习时,只要阅读如下材料,考生就会对考点史实理解得明明白白。
材料一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
材料二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
材料三 “桓公二年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上为统治阶级)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上为被统治阶级)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2.理解“史论”
史论是指对具体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的看法和认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但由于高中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和编写者自身认知的制约, 对一些问题没有作深入的阐释,甚至出现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历史论证的过程,结果造成考生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是懂非懂的,只能死记历史结论,而恰恰这些历史理论往往是近几年新高考中常常涉及的考点,不少考生在高考中遇到“历史理论方面”的题目,往往感到一片茫然,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克服对史论理解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应该要尽量运用各种典型性、针对性、 准确性、支撑性强并且具有全面性史料,进行科学的论证、严谨的思辨,来支撑、证明历史结论,最终理解历史结论,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历史结论的弊端,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完全做到论从史出,这样考生在高考中遇到“历史理论方面”的题目,才能泰然处之。例如对“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论理解:
材料一 “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材料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民国初国歌)。”
3.理解“题型”
新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考生要理解、研究新高考呈现的试题特点,通过对近几年新高考地区历史考题分析、研究,不难发现,选择题型的命制构成往往是以“材料构成情境+问题设计+选择项”呈现出来的,根据问题设计角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提炼信息题,题眼往往上有“反映了”、“说明了”等字眼,答案主要在读懂材料后,只要对材料信息略加提炼,答案就会浮现出来,另一类原因、本质题型,这类题眼通常有“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实质”、“本质”等等字眼,材料仅仅是深层次问题的依托,答案自然要运用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及拥有的学科能力,来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发现答案,而主观题型往往是材料论证主观题,试题中往往运用史学观点新闻评述 热点问题争论等资源材料,创设新颖的情境,以此为依托,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性历史问题,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应用三大层次以及四大目标与要求(《考试说明》要求),具有创新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这类题型简单归纳为:“情境+论证性问题”形式,按问题设计的能力层次要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知识记忆型、信息探究型、对比论证型、观点选择型、学术论文型。在具体答题中应该做到:①要认真审题,扣准材料题主题,看哪种材料题型。②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③要注意行文的规范,力求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潦草。因此,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对高考考题题型的理解、分析、研究,提高做题技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相信高考中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