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芳
年龄:42岁
原籍:辽宁
孩子所在年级:高中一年级
我是一位高一孩子的母亲,原籍在辽宁。2001年,我的儿子6岁。我老公因工作调动,从辽宁分公司调到北京总部,开始了我们两地分居的生活。每个周末老公探家一次,每次都来去匆匆,孩子泪流满面地呼喊着“爸爸,爸爸”追赶着启动的列车,一家三口泪流别离。 为了不让这种揪心继续,为了不让孩子在成长中缺少父爱,也为了老公能安心工作,经过艰难抉择,我决定放弃国企机关工作,带儿子来到北京一家团聚。尽管当时考虑到了孩子未来受教育的问题,但那时每年“两会”都会有代表提到户籍问题,呼声一直很高。我们想:还有12年,等到儿子考大学时,12年应该差不多了吧,相信政府办事的力度和效率。于是,抱着赌一把的想法,全家北漂在一起。
由于没有户口,孩子以3万赞助费借读海淀一所不错小学。6年下来,孩子一切如普通京籍孩子顺利读书。孩子很优秀,每次评选都是全班第一票,取得一系列荣誉证书:市三好生、海淀十佳、管乐首席……每个都足以能在“小升初”时,作为敲门砖推优进入重点中学。然而,小升初时,我捧着一摞摞证书奔波在一家家公立学校,却都心酸地被拒之门外----只因为没有户口。至今记得某重点初中一位招生老师说:如果你是北京户口,我们会毫不怀疑录取这个孩子……。那是第一次体会户籍给我们带来的障碍。
好在,通过考试,争气的孩子终于考入海淀一家知名的重点中学,并且可以直升高中实验班。看着学校直升实验班的宣传资料,我们和孩子多少次地憧憬经过努力学习,考上名校的美好前途。
然而,时隔三年,无情的现实又一次让孩子再次陷入尴尬、两难甚至“失学”境地。由于没有户籍,孩子无法像京籍孩子一样直升本校高中,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而回老家,先不说课程无法衔接,中考成绩中初二的历史、地理占中考成绩50分,初三中考政治100分,还没参加考试,失败已成定局,回老家中考的路已经堵死。
无奈中,只能选择继续留在北京参加中考。但是由于所在的直升班不参加北京的中考就可以直升高中,平时的课程设置也与普通初中不一样。距离中考只有20几天了,孩子不得不中断正常课程的学习,“主动辍学”开始独自备战中考。没有老师辅导、没有1摸、2摸,孩子每天只能在学校图书馆中自学。意料之中,中考成绩并不理想。我们又一次捧着孩子的各种奖励证书、中考分数,奔波于一家家高中,无数次地向别人解释户籍、原籍、直升实验证,中考政策等外人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几乎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孩子现在就读在一私立高中。留在北京不能高考,等待我们的只有“被出国”这条路。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孩子也把自己当作这个城市的主人了,但临了还得背井离乡,远度重洋,悲哀啊!10年的京城生活,让处于心理上成人与半成熟、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矛盾特殊时期的孩子,承受了太多本不该属于这个年龄段所该承受的一切。比起学业上的伤害,这种精神的重负会影响孩子一生。
现行的教育与户籍制度,让我们这个小家输得伤痕累累,谁能来为这一切埋单?!对我们来说,结果已不重要。我们相信靠自己的努力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跟其他的“北漂”们一样,都是生活在夹缝层中的一群体!无论怎么高唱“北京欢迎你…”,都时时提醒我们“我是个外地人,我没权利和能力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生她养她的城市里安身立命!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教育是治国之本。作为父辈的我们受点身体和精神上的磨难就罢了,因为国家政府在不同的阶段出台不同的政策肯定有她的原因和苦衷,但是我们希望下一代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平等、关爱,特别是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