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会经常碰到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叉的内容,这些学科交叉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如果没有一定的多学科基础作为支撑,是难以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提高的。为了切实解决综合性的生物学难点,提高学科交叉题型的解题技巧与能力,下面结合几个例题来谈谈学科交叉在生物学解题上的应用。
1 生物与物理中光学部分的学科交叉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如果在载玻片上依次写上b、d、p、q四个字母,那么在显微镜目镜的视野中从左往右依次可以看到的是( )
A. b、d、 p、q B. d、b、q、p
C. p、q 、b、d D .q、p、d、b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是高考考纲实验部分的要求。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利用光学中光的折射和反射,经两块凸透镜(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即被检物体在物镜下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经目镜第二次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正立方向与第一次放大后的实像方向一致,即实际还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那么眼睛所看到的最终效果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则可以看到字母b的倒像q、字母d的倒像p、字母p的倒像d、字母q的倒像b,由于字母的左右次序也倒过来了,即从右往左依次是字母q、p、d、b,那么从左往右依次看到的是字母b、d、 p、q答案为A。除了考查成像原理外,还比较多的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即线性(直径或半径,长度或宽度)放大,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目镜放大的倍数。例如:若第一次总的放大倍数为N1,视野直径为D1,则视野面积S1=∏(D/2)2,若第二次总的放大倍数为N2(N1 ﹤N2),则视野直径为D1×(N1 /N2),视野面积S2=(N1 /N2)2×S1,那么第二次在整个视野中观察到的被检物体数是第一次观察到的(N1 /N2)2,如2005年高考上海生物卷第28题就考查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只观察直径上的被检物体,则第二次观察到的被检物体数目为第一次的N1 /N2。
生物:例谈学科交叉在生物解题中的应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