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三句话: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
在学校,由于师生间的误解,使教育教学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教育失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当老师对学生进行多次教育却不见成效时,我们常常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叹,随之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这就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理解造成的。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说老师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取得教学效益最大化。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断乳期,特别需要师长的关心与呵护,我们不妨来个换位思考,就会减少好多的不解。
“解读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应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体谅老师的苦衷,熟读精细,发奋进取。中学生普遍自制力较差,我们应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为父母的辛勤劳作而学习,为老师的无私奉献而努力。
“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指师生之间应在理解双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我认为人活着要活得有价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问心无悔。如果这样的话,师生便会在教与学中各有所得、各有所成。
理解的实质是体谅,尊重对方,平等地对待,欣赏对方,诚心诚意地去帮助对方,鼓励对方,感化对方。
假如师生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我们至少做到“平等对话,相互言说”,就能拉近师生的关系,特别是对弱势者群体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心灵对话,更易在情感上达成共鸣,重新激发起他们努力向上的精神,释放其身上蕴藏着的独特的个人潜能,并不断提升其生命的意义。
理解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为理解能激起更多学生努力向上的激情,为人生为社会平添更多的和谐与绚烂。但理解艰难,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尽量减少碰撞与缺憾。
相互理解,善解人意是宝贵的素质,愿我们在学校推行的理解教育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培养出更多善解人意、发愤勤学、成就事业的学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