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让历史走下神坛——“世俗历史观”的培养

阅读:54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4 10:26:27

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好多同学在回答历史问题时,往往只是死记硬背,效果可想而知,不是很理想。所以应该让学生换种思维方式,比如说培养学生用一些“世俗历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首先要明白历史是什么?其实历史就是早些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化繁为简,其一、只要用一种世俗的观点就可以简化历史;其二、要有历史情感。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会使历史成为学生的负担,对于中国历史,每个中国人都该有最起码的情感,有了情感,历史问题就会变的容易。

一、“世俗历史观”的培养

在《多极化的趋势》一课中,我们拿西欧的崛起来做例子;如西欧为什么要组成欧洲共同体?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在历史课时间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利用“世俗历史观”来帮助我们实现。

    我们不妨用人做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西欧)受伤了,他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独自生活下去,只有依靠另一个人(美国),当然,这个人(美国)并不是无偿的来帮助你。但是当他身体好起来的时候,他是否一辈子都想依靠这个人(美国),他想摆脱,但是他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来实现的,所以他只有选择和他同病相怜的人联合起来对抗这个人(美国)。

    通过“世俗历史观”的分析,这个问题就变的很简单了。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西欧国家,经济遭到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他们不得不来依靠美国,当然西欧受到的资助也不是无偿的,所以就出现了西欧受美国控制的局面。

第二、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越来越想摆脱美国对他们的控制,但是他们这些国家之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来对抗,所以他们选择了联合组成了“欧洲共同体”。

    总之,利用这种方式来分析这个看似深奥难懂的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在帮助学生记忆方面,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历史主人公情感”的培养

    中学的历史,要比初中的历史更加详细和确切,而在整个历史学习中占主要部分的就是中国历史中的近代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一部血与泪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个同学都应树立强烈的“历史主人公情感”,这样也有助于对历史问题的了解和把握。

    我们就拿“抗日战争”作个例子。

    好不夸张的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日本侵华的战争”、“南京大屠杀”,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了解这段血与泪的历史,了解日本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是在何其艰苦的条件下来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而不懈的斗争着。作为高中的学生有这个权利去了解母亲的屈辱历史,其更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

    所以说每个中学生都是中国历史的主人公,当他真正的把自己熔入了历史,历史问题就不再是那样的坚不可摧。

    这是对我们的屈辱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更要看到,我们在当代历史时间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

    从中国的外交的丰硕成果,来了解令我们自豪的当代历史,从第一个阶段:50年代的外交起,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只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临近国家承认中国,而中国领导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一步一步,使敌对我们的大国,转变态度;到第二阶段:70年代我国外交发展到新的阶段,先是中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和权利,接着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访华,许多西方国家更是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而到了第三个阶段:80年代以后,中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慢慢的在国际事务中不再是个追随者的角色,而逐渐尝试来主持国际事务。如;在上海成立的意在维护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证据。

    作为中国人一定无比高兴与自豪,这就是历史情感贯穿历史学习的表现。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和学习,我们为祖国母亲擦拭伤痕,树立民族自尊心;通过对当代历史的掌握,我们应该确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并发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随时准备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

虽然,从教的时间不是很长,对教学经验也有所欠缺,但是,我相信“世俗历史观”、“历史主人公情感”的培养将对中学生历史的学习增添动力。

中学历史教师把握好这两点,教学会变的很轻松;学生掌握以后,历史就不再是遥不可及。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