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落实课本 注重迁移

阅读:11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0/27 15:45:08

   ——谈如何结合课本组织好第一轮复习

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初,是我校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是考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明年高考的成败,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组织好第一轮复习,打赢高考的第一战呢?我们认为应该落实好课本,注重知识迁移,把课本复习与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一、落实课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课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得到了认可,可惜的是我们有一些教师和学生对此并不重视,一上完新课就把课本束之高阁,而费尽心思去用各种参考资料。我们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并不利于培养、提升考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一)落实课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是万考之源。理解和回答题目必然要运用到语文专项知识;课文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课文中的古文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课文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

    纵观湖北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明显有回归课本的趋向。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源于第五册《高中语文读本》;2006年高考中的第21题,为课本剧汇报演出写串词,而写好这段串词的前提必须基于对《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三篇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2007年,命题者特意设了一道林冲和杜十娘形象的4分题;2008年第20题就是点评课文《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2009年第20题仿例句,要求站在《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荷花淀》中的水生的角度写对“幸福”的理解,既检测了考生的语用能力,又强化了对课本的重视,可谓一箭双雕。因而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如何有效地落实课本

     大家知道,第一轮复习是考点的全面复习,包括五大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以及写作。近年来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更高了。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只有落实好课本,努力打好基础,及时总结规律,才有望取得理想成绩。下面我们就第一轮复习如何结合好课本谈谈我们的做法: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

    语言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这一部分至关重要。因为这几道题做的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后面或整套考卷的答题质量。如果基础题答得顺手,将会增强考生的答题信心。调查显示:高考前5题错误率较高,可能与考试紧张有直接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这一部分的复习绝不可掉以轻心,要稳打稳扎,各个突破。

(1)字音辨析题

   主要考查记忆力。这一部分复习应放在常见常用字上。考查的重点为常见常用的多音字、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其中很多都是取自课本,如2009年卷"拜谒”‘梗概”“向隅而泣”等。所以备考首先要立足课本,安排时间整理、识记六册课本的词语,尤其是书下注释及第二册书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做题时勤查字典,注意积累,反复巩固。

(2)字形辨析题

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而且高考作文评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所以平时要注意规范使用。应以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与多音多义字为重点。整理课文词语,注意复习第五册后的《异形词整理表》。

(3)标点符号

   准确掌握标点的用法,把握标点错误使用的规律,如概数之间不能用却用了顿号,冒号与引号的几种用法的混淆。具体关注第二册后的《标点符号用法》,结合语境,分析前后句即可。

   2.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复习

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考查都出自课文,如2008年文学常识考查的是史铁生和巴尔扎克,2009年考查的是雨果与钱钟书。名言名句2008年考查的是《离骚》《将进酒》《登岳阳楼》《赤壁赋》;2009年考查的是《赤壁赋》《过秦论》《蜀道难》《阿房宫赋》,都出自名篇大家。复习时应立足课本,了解一些代表性的中外作家及作品,把握一些文学体裁常识如诗词曲知识。近年考题都在大纲要求必背的篇目中,10篇古文,30篇诗词曲,都是极典型的。

复习时要制订好计划,分配好时间,充分利用早自习,有计划地背诵课文。课前由教师抽查背诵和检查默写,考查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并不时地复习巩固。

运用单页形式,配用字音、字形、标点、词语、病句,文学常识,名句默写等内容,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每天课前训练5分钟。既避免了枯燥性,又巩固了知识。

3.文言文的复习

文言文选材秉承了前几年的求新思维,继续避开史传文,而选用古代文人作品作为材料。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句翻译,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无一不是源自课本。尤其是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的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如2009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第四大题第13小题文言翻译分别涉及文言实词“易”“适”“知”“除”“意”及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等,得分点比较明显,学生感觉比较熟悉。

    可见,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复习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课本所选的文言篇目都是精中选精,极有代表性,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六册课本中的文言文再通读一遍,归纳整理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尤其注意书下注释和课后练习题。新课改5种版本均选入的课文篇目有《鸿门宴》《赤壁赋》《陈情表》《师说》,另外选入较多的课文篇目还有《游褒禅山记》《劝学》《滕王阁序》《项脊轩志》《阿房宫赋》,这些文章不但要烂熟于心,还要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翻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首轮复习要专门训练文言翻译题。文言翻译题现已增至10分。高考命题给分的原则,是先译出大意,再翻译清楚要点。这里面要求同学们要有一定知识积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各种文言考点,要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同时注意单元后的知识短文,总结解题规律。

4.古诗鉴赏的复习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鉴赏古典诗词,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古典诗词的考查,唐诗宋词仍是主角。2007年高考选的是两首唐诗《华清宫》和《过华清宫》的比较,考查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008年选的是宋词《临江仙》,考查的是作者人生态度和“夕阳红”意象的比较;2009年高考选的是宋诗《题西溪无相院》,考查的是意象“影”和分析写景诗句。而这些考点都能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课本中的古诗文主要集中在第三册,这些篇目首先要熟读成诵,尤其是大纲规定的诗词曲30首。其次要重视课文后面的练习,了解出题角度,归纳答题方法。再次,从考纲要求的几个方面(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复习课文诗词,为高考做好鉴赏知识的储备。

5.现代文的复习

    课文中现代文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文,它们观点明确,语言凝练,构思精巧,在选材上非常接近高考文章,比起许多训练题要规范得多,因而直接利用课本材料进行信息化训练意义重大。熟读课文,并以单元为单位,明确小说、诗歌、戏剧等体裁的特征及规律。

     2002年陕西高考文科状元张(当年高考语文141分)在“决胜高考”中谈到:回归课本拿高分。她悟出回归课本建立大语文思想的概念和方法。她说文言文复习回归课本,一句话一句话地细抠每一个字的用法和含义,彻底消除课本中的盲点和死角。高中16册,每册都涵盖了经典现代文、诗词、文言文几部分。课文选的都是有代表性的文章、文体。掌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和规律,看懂文章感情,看懂作者趋向,就能应对高考考题。因而要求学生回看课本,整体把握课文。

6.重视作文与课本的关系

很多同学苦于作文没有素材,其实书本上就有很多素材可用于作文。整理课文不失为获取素材的有效方式。如我们可从《拿来主义》中得到启示: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这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从《陈情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让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得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这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再如2009年被评为“湖北高考最牛的作文”就是取材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而且许多课文都是写作典范。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整理出优秀语段或文章,反复吟诵,学以致用。

    重视课本中的“写作”内容,尤其注重记叙文、议论文的写法。课本第二册对记叙文的写法做了指导:要求写出人物个性、写出事件波澜;第三册课本对议论文写作作了要求:议论要有理有据,议论要有条有理。第六册的《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其实就是从立意、结构、文体、语言四个方面对写作做出指导,这与高考的要求是相合的。第一轮复习中要按课本要求进行作文训练。

二、注重迁移,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注重实效性。高考语文的考查重在能力,以课文为本,进行知识的迁移,这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用中学教材里的知识来解决。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词语解释和用法、文学和文化常识、写作格式、素材运用等知识和能力。因而课文的复习和考点复习要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迁移,真正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

    1.构建知识系统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学生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的重点。要求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落实好各个知识点,如在复习字形时,除了整理课本知识,还要归纳出根据语音、字形、语义、结构、语境、来源等进行辨识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要做好整理笔记,及时回读,加强学习效率。

2.关注社会生活

一般而言,高考作文题目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高考作文承担的社会责任,如2009年江西卷要求针对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写作,辽宁卷就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设题等。再如湖北2007年的“母语”,2008年的《举手投足之间》,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 也在试题中体现着语文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注重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因而要适当安排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从读书看报中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确保每周一篇小作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并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如“60年国庆阅兵观后感”优秀作品展出,如综合测试优秀作文卷、规范卷展出,如时事热点相关材料补充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3.重视思维训练

新课标增加了“探究”这种能力层级,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中。写作中体现为“见解新颖”,这成为新课改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因而要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安排了文章和写作的整体训练,课前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评说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每周训练一次多角度写作文提纲。

4.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高三学生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培养制订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天一定量的复习;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正音、析形、理解词义、领会用法;培养卷面整洁、答题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答题时要字体工整、笔画清晰,答题语言规范简洁,答题思路准确;培养学生看书读报、勤做笔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息资源库”。

语文学科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很杂,但只要紧扣课本,注重迁移,在良好学习习惯的支配下,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关注生活,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既有重点又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