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条古弄,并不长。
其实那片树林,并不大。
其实那口老井,并不深。
只是童年的欢声笑语都和这片自然古朴融在了一起,只是还没有懵懂就已经和这里连成了一体。
只是每天清晨就连庸懒的雏猫都会争着惺忪的睡眼在那条清石板路上蹒跚前行,只是每当夏夜就连吵嚷的蝉儿也会静下心来听那林间的鸟鸣。
只是每当黎明推开那扇敦实的木门就会看到爷爷磨的豆浆,只是每当仲夏总有奶奶的蒲扇轻轻摇着送小孙女进入甜美的梦乡。
于是弄堂也就成了天然的屏障,连接却也隔离着喧闹与静谧。
于是树林也就成了美丽的避风港,如大隐于市的文人墨客,叫人得一处精神的寄托和归宿。
于是,弄堂,树林,井,老屋,人,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一个世外的桃源。
在孙女还小的时候,她总以为,这里,会是她一辈子的乐园。而“消逝”,于她,真的太过陌生了。
然而童年,只是懵懂的童年,该面对的,任谁都不能逃避。
爷爷长满老茧的双手和沉重的水桶碰到一起时的苍老第一次让小孙女感到了心疼;奶奶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让孙女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太多太多。
孙女开始动摇自己的决定。走吧,爷爷奶奶,去住那套不用自己打水磨豆浆的新房子,去住那个不用自己摇蒲扇不用自己去河边洗衣服的新房子。劳累了大半辈子,是该歇歇让我们来照顾你们的时候了。孙女不止一次这样说了。去住那个没有生气鸟笼一样的小盒子吗?爷爷每次都这样反问。
是啊,这里的建筑带着古老的印记见证着时代的沧桑,这里的一切带着最原始的古朴出现在现代文明的路上。离开,让它消逝,又怎么舍得?然而这一次,再倔强也没有用了,拆迁办的通知下来了,它给了这里一个合理的消逝理由——这里,属于旧城改造的势力范围。
最后一次,小孙女喝着甘甜的井水,轻轻说一句:再见,我会想你;最后一次,小孙女和每一棵陪她长大的树告别,默默念一句:再见,我会记得你;最后一次,小孙女安静地躺在奶奶的怀里,在蒲扇的轻摇下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老屋,消逝了;古井,消逝了;老林,消逝了……小镇上仅存的古老,在文明的行走中,消逝了。逝去的,似梦,但多了几分残酷,文明在消逝中行走,在行走中进步,这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而我们有理由铭记,那些消逝的古老、单纯与美好;有理由铭记,在那一刻绚烂夺目的文明。
谈几点看法:
1.要鼓励指导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力求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法。
2.要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写“真情实感”。写“真情实感”主要是要写自己,但不是全部。可以写别人、古人及洋人
3.三段论式的用古人做事例的文章尽量不要写,要写要用新鲜的事例。
4.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要去背别人的好文章。要学别人的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
5.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事例材料与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