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高考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地理)

阅读:116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8/31 17:14:52

 

     高考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一、综合题的解题步骤

1.准确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创设解题情境。①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②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或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③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另外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有些试题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以间接方式或在细微处表示。

2.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知识。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3.注重答案文字的锤炼、组织

考试时做到了以上两点,并不代表该题的考分就十拿九稳了。有很多考生既充分地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成功地使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与试题进行了对接,但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是由于缺少科学、逻辑、全面地答案表述。在表述时,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乃至丢分。

 

 

二、综合题类型

分类

特点

填空型综合题

以填空题的设问形式出现的地理综合题,是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综合题。这种题目在以前的高考中经常出现,现在的高考题中这种类型的题目越来越少。

简答型综合题

以简答题的设问形式出现的地理综合题,是现在高考中最流行的一种综合题类型。这类题目的答案文字较多,且需要语言的组织,学生在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计算型综合题(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进行文字正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的地理综合题。)

图像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大多以示意图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计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象。

表格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拒信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

图表结合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数据的计算来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象。是上述两种题型的综合。

文字材料型计算综合题

该类试题以文字形式展示有关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计算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或根据所得到的相关数据推断地理结论。

跨学科综合题

通过丰富的信息(文字、地图、统计数据等),考查不同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同一份例案材料可以实现一材多问,设计选择提问、填空与简答、计算与论证等不同的题型题目。

三、地理现象时空分布规律归类小结

地理现象

        

     

冬半年

夏半年

地球自转

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多

地球公转

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正午太阳高度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222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22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晨昏线

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子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

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昼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日出方位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

东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

东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

等温线

低温低凸,高温高凸

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气压带、风带

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对流层厚度变化

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

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雪线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雪线下降

雪线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

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臭氧层空洞

容易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

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酸雨及大气污染

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欧美发达国家以硝酸型酸雨为主

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

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污染较轻,酸雨几率小

航天发射基地

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开阔平坦、天气多晴的地区

1月温度低,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7月温度高,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长江口盐度

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

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

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

我国的降水

东南多、西北少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东南地区多外流河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内流河囚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等防汛形势严峻

我国的渔场

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以舟山渔场为最大

带鱼汛

墨鱼汛

我国的季风

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不同地区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一年一熟

气象灾害

我国北方多大风、干早;南方多涝灾、台风

寒潮、沙尘暴、干早、暴雪

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地质灾害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过渡地带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

较少

滑坡、泥石流较多

 

【要点深化与能力提升】

几类常见的答题思路:

类型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

答题思路: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

例题1  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⑴“开源”: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⑵“节流”: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⑦分质供水;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类型二: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理答题

答题思路: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例题2  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类型三:某项工业、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答题思路:从资源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普遍联系性出发,依照大气环保、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等来设置采分点。

例题3  从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分析再次启动开发环渤海新一轮开发潮应突出哪些问题?

答案:(水源)防止新的开发潮导致工农业用水量过大,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耕地)防止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导致土壤沙渍化。(大气)防止新的开发潮,矿物能源消费过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逆根源)控制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的人口规模。

类型四: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答题思路: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例题4  气候类型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类型五: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

答题思路: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题5  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答案: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类型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答题思路: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上海市分布在哪里?—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④“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来源:网络  编辑:地理sikao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