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试谈材料分析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阅读:68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0/12 11:57:14

   政治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大,能力要求高,一直是高考政治试卷的“压轴题”。它的设问五花八门,材料多种多样,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得分率普遍偏低,多年来,始终是困扰学生政治考试成绩的难点之所在。学生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试题命制的思路、趋势和特点,积极探索解题的策略、方法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答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政治材料分析题本身来看,它包括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综观历年高考试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政治材料分析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材料数量较多,呈现方式灵活,内涵丰富,时代感强,信息量大;而且视觉新颖,设问巧妙,指向明确,要求具体。比如,从材料的呈现方式看,就有文字型,图表型,图表、注释型,混合型等几种。从设置的问题看,可将其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大类。所以,学生在学习和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注意选取典型题例,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材料分析题的上述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分析探讨审题、答题的一系列思路、步骤、策略,以及方法、技巧与规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我认为,学生在解答政治材料分析题时,要紧紧抓住试题特点,着重把握和运用好以下五个解题策略。
一、 捕捉有效信息,舍弃无效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全面解读材料,准确获取信息,是解好题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所要审读的材料,作为现象的东西,它是以当年的重大社会热点和人们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来精选材料,设置情境的;它往往是从宏观着眼,微观切入,材料精巧而深刻,提问明确而新奇。所以,学生在审读材料时,必须开动脑筋,要把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番“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方可审清材料,提取信息,把握本质,明了题意。
二、紧抓关键字、词,分析图表数据,把握内在联系。在平时作业和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审读对策,瞄准解读材料的切入点。比如,对文字型材料,要紧扣关键字、词或者重点语句,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快捷、准确的理解题意;而图表型材料,重点在于对材料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图形变化趋势的精准分析。而且,题目所给各种类型的材料,往往会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只有综合思考,才能真正弄清联系,有效提取信息。
三、审清设问要求,找准问题类型,依据特点作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虽然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但若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它总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而设置的。比如,“反映了——现象”,“分析(或说明)——原因(理由、依据),”“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意义,或措施、建议”等等设问,仔细分析,即可将其准确归入上述三类问题,据此求解答案,即可化难为易。因为这三类问题的答题范式和具体要求,学生普遍比较熟悉,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四、揭示材料意蕴,分析说明原因,寻找破解对策。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角度灵活,问题多种多样,所以,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区别对待,各有侧重。比如,“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的设问就属于“是什么”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从现象入手,全面分析理解材料,深刻揭示材料的内在本质。对于“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这类“为什么”的问题,重在调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情境,围绕设问指向,寻找理论依据(或现实依据)。而对于“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或建议”的“怎么样”类问题,核心是灵活运用和准确迁移知识储备,从不同主体、层次和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思考和针对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五、依据背景材料,联系社会热点,链接教材观点,找准问题切点,生成答案要点。文综政治高考试题彰显时代精神,反映国家意志,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选择鲜活材料,创新问题情境,设置精巧提问,侧重考察能力的材料分析题正是这一命题思路的集中体现。它把理论与实际,热点、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生要紧紧抓住高考试题的这个显著特点,通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分析和扎实有效的针对训练,学会分析认识热点,准确链接考点,寻找问题切点,科学整合答案,自然生成答案要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l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