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

阅读:155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6/1 19:56:53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本文所谈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一、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 "吃过了吗? "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 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 "It's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 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 (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二、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 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 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 "李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三、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 "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Your d 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 "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如:打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说:" Hello who are you please? "而英美人的习惯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或单位、公司的名称。
12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