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考不到十天的时间了,鉴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在这最后时刻高三学生应重点抓好两件事儿,一是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一是对重点的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梳理。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只要按照老师们的要求去做就足够了,而关于热点问题的复习则需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想把所有的热点问题都重新梳理一遍显然是不太可能了,所以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要尽量把每个热点中最典型的问题及与其相对应的知识点给抓出来。
水利问题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2011年1月,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8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关注水利改革,联系“三农”问题,结合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经济角度:(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对水利改革、优化水利资源配置的作用。(3)社会主义本质要求。(4)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2、政治角度: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积极履行相应的国家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严格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水平。
3、哲学角度: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
食品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从“红心鸭蛋”事件、“毒奶粉”事件,到近期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广东的“染色粉丝”事件,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愈来愈差,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公众严重的心理恐慌。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使食品添加剂再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针对此事件,结合政治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经济角度:(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瘦肉精”、“染色馒头”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因而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实现价值。(2)市场经济的缺陷(自发性)、危害(从消费者、企业、社会等角度分析),需要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科技、管理、信誉形象、产品质量、市场战略、经营者与劳动者素质等。(4)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7)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8)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阻碍对外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
2、政治角度:可以考虑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尤其强调依法治国);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三原则)。
3、哲学角度:(1)着重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食品添加剂问题: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食品添加剂一概否定。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承认大部分食品添加剂还是对人类有好处的,分清主流和支流。(2)还可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人民群众的观点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