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从独木桥到立交桥 中国五大考试60年记忆

阅读:120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9/30 15:40:55

国庆特稿

一个甲子的考试记忆

60年前的101,新中国成立了。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还有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历久弥新的考试记忆里,一个教育大国崛起的足迹渐渐清晰。

中考 从尖子生都能上

1974年,17岁的张鹏江高中毕业,成了密云二中的一名教师。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成了技术工人,上高中是尖子生特权。在当时各行各业中,高中毕业生是中流砥柱。

1949年到1978年,再到2008年,从44万到1804万,再到4546万,我国高中在校生人数完成了三级跳2009年,北京市9.5万中考生人人有高中可上,学者有其校不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只有10余所高中校;上世纪80年代,全市500多所招生学校中,中职校有300多所;今年,419所招生学校中,示范校占了1/5。高级中等学校结构调整,不但让学生有学上,更能上好学14264468……数字的变迁,标志着示范高中的崛起与增长。招生学校在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急切渴求与呼声面前,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1979年,中专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仅为0.74∶9.26;到1991年,中职招生已占半壁江山2007年,中职招生再创历史新高,达810万人;今年,中职校招生计划又增50……越来越多的适龄学生走进职业教育课堂,学习一技之长,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今天,全国中职生以95%的就业率遥遥领先,不少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被提前预订,每年有1000万职教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中国制造的中流砥柱,奋战在中国经济战线的最前沿。

全科网上评卷让跑录退出历史舞台,全员网上填报志愿让纸质志愿表正式谢幕,全程网上录取让大批文档材料渐行渐远……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考焕然一新。

高考 从独木桥立交桥

60年间,高考跨越两个世纪,完成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教育的巨大飞跃。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发展到今天的600余万;高考录取率从30年前的百人只录四五个,发展到今日的10名考生中就有6个能上大学。

60年里,高考风雨兼程。1977年,中断了11年的高考恢复,犹如阳光普照大地。无数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劳动的青年心潮澎湃,他们从农村、工厂、牧区、学校和机关涌入考场,27万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1999年,高校扩招30万,数百万考生梦圆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惠及千家万户。60年间,高考为国家选拔出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奔赴各行各业,成为各领域的中坚力量,推动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人大附中学生管紫轩曾两次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今年9月,她以保送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目前,全国像她这样的保送生每年有数千人。今天的高考,已趋向多元。60年间,保送生制度、自主选拔、高职自主招生等人才选拔方式纷纷涌现,给不同类型、特质的考生提供更多机会。

2001年至今,自主招生院校已从3所增长为76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等多元化录取方式弥补了一考定终身的不足。2006年以来实行的高职自主招生,更让有一技之长的考生能免高考上大学,求学之路越走越宽。

60年间,高校招生的人才评价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性化。高考,已从千军万马争相挤过的独木桥变为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研究生考试 从组织分配到多样化招生

新中国的研究生招生始于1950年,中断于文革,恢复于1978年,繁荣于新世纪。60年间,研究生招生的变迁反映了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1950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受条件所限,当时的研究生凤毛麟角。学生多由组织分配入学,国家没有统一招生考试。

文革结束后,研究生招生全面恢复。197855,全国63500多人走进恢复招生后的首次研招考场。当年9月,10708人步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短短几十年间,研究生招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政治理论课和外国语首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到教育学等专业初试专业课实行统考;从单一的统考制单独考试推荐免试招生;从学术型研究生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每一次变革都向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完善迈近一步。

进入新世纪,研究生教育迎来新的挑战。2005年,我国硕士生报考人数突破百万,招生人数突破30万。为了应对新形势,2006年起我国开始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奖助学金实行动态评定。竞争机制由此形成,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热情被大大激发。

目前,我国已培养出了200多万名研究生,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他们在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领军作用。

成人高考 从单位推荐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望成人高考发展之路,从上世纪50年代的蹒跚起步、80年代的进一步完善,20世纪的内涵丰富,直至新时代的终身学习,成人高考始终随着新中国的脉搏一同跳动,成就了人们边工作边上大学的梦想。

1950年,北京大学第一届干部专修班举办,与它相隔不远的中国人民大学也在同一年筹办高等函授教育。当时的师生不会想到,他们已站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前排。

 文革”10年,成人高考停滞。1977年,邓小平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的讲话,犹如一股春风,吹开成人高考的千枝万朵,并从此百花齐放。

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成人高考也在摸索中前行、在求索中成长。考试大纲、考试命题、考试时间三统一,成考完成一次漂亮的成人礼;报名、评卷、录取由纸张演化为无线网络,成考插上高科技翅膀;考生由单位推荐扩展到社会大众,成考温暖了成千上万颗求学上进的心。

今天的成人高考继续根植于考生需求,新技术、新手段和新观念,如同一剂催化剂:远程网络跨越时空,延伸了学习空间;专业目录种类繁多,让人耳目一新;课堂突破传统教室,扩展到社区、工厂……

60年,一个人步入花甲;60年,成人高考风华正茂。

自学考试 从补学历补兴趣

“60年间,教育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数以千万计的人才也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命运。这其中,包括5000万自考生。

198167,中国考试制度翻开崭新一页,人类历史上覆盖面最广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北京诞生。

首批参加自考的张汉延说起自考圆梦的经历,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自考让一个穷苦的孩子圆了大学梦。从东北下乡回来的第一批自考生王淑凤说,为复习备考,她常坐得双腿浮肿。说起自考,至今很多老考生记忆犹新。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创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拯救了一代好学者。为那个年代的返城知青、城市在职职工补偿了学历,圆了大学梦。

1999年,18岁的臧云高考落榜,来京打工。为改变命运,他参加自考,十年磨一剑,如今的他已是知名律师。自考,让千万个迷茫的孩子走上阳光大道。上世纪90年代,像他一样的高考落榜生逐渐成为自考生主体。这个新群体的最大特点是年轻。

步入新世纪,历史又赋予自考新的使命,成为众多好学之士终身学习的方式。在校大学生为错失喜爱的专业而选择自考;耄耋老者为弥补年轻时的爱好而选择自考;身残志坚的强者为自食其力而选择自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考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扮靓他们的人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全国已有近2亿人次报名参加自考,850万大学毕业生从中走出。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今天的自考再次实现了飞跃。

60年光阴荏苒,教育考试招生事业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了一曲辉煌的乐章。

 (北京考试报记者安京京、郝娜、邱乾谋、陈霄飞、彭丹、曹金良、任卫军采写)

来源:北京考试报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