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教会学生学习化学

阅读:89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9/26 15:37:57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就可以理解为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响亮口号,它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只能算是一个阶段的教育,学生从学校中学到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尤其在如今这个知识不断更新、信息迅速发展的年代,更凸显出学习能力的重要。基于此,化学教学方法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强调收获在过程和方法中。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会学习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仅仅局限在“学会”上面。有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也有许多学生不会学习,掌握知识习惯死记硬背,因此虽然学习非常刻苦,但苦恼的是成绩总是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反观之有的学生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成绩仍然非常好。扣除一部分智力因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会学习与不会学习的区别。

  针对化学学科,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指导学生科学的预习,能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可以把准备好的预习题发给学生,或者把下节课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一定要做到先预习后上课。有的时候如果前一天没有来得及预习,那么在上课前一定要把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浏览一遍。在开始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在每节课刚上课的时候给出几分钟来给学生看书,让他们慢慢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紧抓课堂效率

  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上课所要用到的东西,包括草稿纸等等。上课时,一定要紧抓课堂效率,课堂上损失十分钟,可能是课后花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也补不回来的。尤其是实验课,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并在头脑中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哪些是自己可以解释的。根据已有的知识,还不能解释的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从而在头脑中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刚开始观察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是盲目的,看到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就会激动,从而忽略了其它的不太明显的同步现象。对此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或者先看根据实验所要完成的习题然后观察实验。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尽快的掌握观察方法。

  3、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技能,教学中不应该是把列好的知识网络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组织,或绘图或制表,或是以其它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形式,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当然要真正独立做到这些,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后成为大的网络。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也不容易遗忘。同时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忆的零碎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记忆知识点,比如编口诀、诗歌等等,尽可能交给学生更好地记忆方法。

  4、自我检查,自我校正

  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时发现薄弱的地方或者是不科学的地方并加以改进。学生要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校正。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自发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化学这个科目来说,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这样也最能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也能更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2、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勤思才能善学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讨论能够得到解决,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争取自行得出结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导致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比较困难。而如果学生长期在一种比较沉闷的气氛中学习,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也很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参与课堂活动感兴趣。例如, 每学完一章,教师可以将本章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公布在黑板上或者投影给学生,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知识掌握得也更为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无论教授何种知识,运用何种方法,都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前提,由学生自主进行,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套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不断汲取更多的知识,才能经受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使自身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zhuguih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