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当“给力”登上《人民日报》,汉语的魅力还剩多少?

阅读:278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21 21:31:14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的尚且浅薄,更何况是善于夸大事实、虚无缥缈的网络呢?
一些网络流行语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也没有古汉语传承这条链,是不规范的汉语。它对现代汉语的冲击,虽谈不上“颠覆”,至少也是“骚扰”,影响了汉语表达的正常秩序。
如果你实在觉得它们好玩,在日常生活之中、茶余饭后闲谈之时偶尔用用,也就罢了,切不可将它们请入大雅之堂。至于我,是绝不允许它们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的。毕竟,写作是相对神圣而高雅的事业,是该本能而自觉地捍卫汉语的规范性的。
有人提议对网络语言要宽容,我认为这不是宽容,而是放任自流,是纵容。于漪说:“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远了。”
当“给力”登上人民日报,汉语的魅力还剩多少?
如果汉语必须随着网络而发展,我希望她发展得慢一些,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停一停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等等我们的接受力。
插科打诨的时髦话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是紧跟时代,永不落伍。但是如果在这条“怪语”的道路上奔跑太久了,如果有一天想回家,会不会像《庄子·秋水》中那个到邯郸学步的燕国人一样,已经忘记了原来走路的姿势?
(田秀)
     来源:现代阅读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