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娟是不幸的,4岁时母亲去世;5岁时,父亲去新疆打工杳无音信。年迈的爷爷奶奶用微薄的收入供马文娟上学,她幸运地成为2004年烟台大学生“爱心西部行”资助的一名初中生。烟台市民丁江英与马文娟结成帮扶对子。今年,当马文娟拿到烟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高额的费用让她发愁,就在她想放弃上大学时,丁江英和许许多多热心的烟台市民一起伸出援助之手……
★来自烟台的资助
马文娟家住平安县巴藏沟回族乡下马家村,2004年烟台大学生“爱心西部行”来到下马家村时,马文娟刚刚13岁。志愿者们见到这个小女孩时,她正踮着脚尖在灶台前和面做饭。懂事的孩子一下子触动了志愿者的心,面临辍学的马文娟成为了“爱心西部行”资助的一名初中生。
“爱心西部行”活动通过烟台媒体报道后,渴望读书的马文娟让市民丁江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尽管丁江英的工资不高,但从那时起,丁江英便开始帮扶马文娟,每隔一段时间她就给马文娟汇来二三百元钱,五年来从未间断。因为马文娟家里没有电话,偶尔几次通话都是马文娟用公用电话打给丁江英后,丁江英看到青海的号码会挂断再打过来。五年来,马文娟更多的是通过书信与丁江英联系。最初,马文娟称丁江英为“阿姨”,为了给马文娟一种平等的感觉,丁江英坚持让马文娟称自己为“姐姐”。
马文娟在给丁江英的信中说,她感谢烟台人为她做的一切,“如果没有‘爱心西部行’,我不会跟那些哥哥姐姐结成救助对子;如果没有烟台媒体的报道,我不会认识丁江英姐姐;如果没有这么多烟台好心人的帮助,我将无法完成学业。”多年来,马文娟一直有个愿望,努力学习,考上烟台的大学,到烟台去看看,看看大海,看看她的“姐姐”,在她的心里,烟台有她最亲的人。
★喜忧交织圆梦难
十二载寒窗苦读,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无疑是让人兴奋的事。但这对于18岁的马文娟来说,显得格外沉重。马文娟今年被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录取,但是一年一万元的学费,再加上生活费、书本费,让这个一直想去烟台读书的女孩发愁……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马文娟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了丁江英。得知马文娟考上大学的消息,丁江英由衷地替她高兴。但四年数万元的学费成为马文娟进入大学的一道门槛。快开学了,马文娟在为学费发愁,而丁江英的心情也不平静。丁江英原本在一家公司工作,但她在一年半前休产假了,家里的一切开销只靠丈夫一人,她没有能力担负起马文娟高额的学习费用。酷爱学习的马文娟有个梦想,“我想上大学,想靠知识改变命运,我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像我一样想读书而读不起书的学生。”可是在高额的学费面前,马文娟几度打算放弃上大学。远在烟台的丁江英得知马文娟想放弃的想法后,多次打来电话鼓励,“只要你们能为马文娟凑到来烟台的路费,学费我来想办法!”
凭着对丁江英的信任,马文娟坚定了读大学的信念。来到西宁时,女孩身上只带着两百元钱,在亲友的帮助下,马文娟和叔叔马占浩带着3000元钱坐上了去烟台的列车。在近四十个小时的行程中,两人一直忐忑不安……
★烟台圆梦
就在马文娟和马占浩踏上旅程时,丁江英来到了烟台日报社,她向报社的记者讲述了她和马文娟的不解之缘,讲述了这个女孩的心愿,希望通过媒体能有更多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帮这个西部女孩圆了上大学的梦。
8月15日,《烟台日报》刊登《一个西部女孩的心愿:想在烟台读大学》的报道。报道刊发后,马文娟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月16日上午,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院长李建九通过《烟台日报》表示,学院暂定每年为马文娟减免学费2000元,并免费提供住宿用品及部分教材,入学后还可为马文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如果马文娟上学的费用还有缺口,我们一定还会想办法。决不会让马文娟因为钱的问题而上不了学。”
同时,热心的烟台市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来自西部贫困家庭的女孩。8月30日上午,马文娟和叔叔马占浩来到了烟台,《烟台日报》记者夏丹带着热心市民为马文娟捐助的第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专程赶到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夏丹告诉他们,马文娟求学的经历通过《烟台日报》报道后,烟台许多好心人都很关心,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已经基本上为马文娟解决了四年上大学的费用。马占浩眼含热泪,激动地握着夏丹的手说:“太感谢烟台人了,烟台人真好!”
一到学校,马占浩和马文娟就感受到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热情。老师和同学热情地带着他们办理入学手续,文经学院院长李建九特意嘱咐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的师生搞好服务。他告诉马占浩:“你尽管放心,学院除了每年给马文娟减免学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外,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帮助解决。”离开时,李建九掏出200元钱,让老师给马文娟办一张饭卡。办完入学手续后,马文娟来到了烟台大学附近的海滨,见到了她梦中的大海…… (作者:雅宁)
来源: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