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起,北大将正式面向北京等省市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意味着部分学有特色的优秀学生,获得校长推荐将有机会就读北大。针对此事在社会上引发的质疑,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所有入围的推荐人选必须经过北大测试,并参考高考成绩。本市多位中学校长表示,校长实名推荐虽然面临争议,但不能因噎废食,并建议对推荐学生进行跟踪评估,建立校长的诚信档案。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并非校长一推荐就能成为北大学生。”针对这项新制度在社会引起的可能导致造假等质疑,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表示,学生经中学校长推荐后,不仅面向社会公示,还须经北大测试,同时得参考高考成绩。
据介绍,中学校长推荐制主要面向成绩优秀并有特色的高中生,如在文化成绩、道德品质或其他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当然也包括奇才、怪才或偏才。作为自主招生的一部分,今后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考生将占北大招生总数的1%,约为二三十人。
刘明利表示,试点的第一年操作“很谨慎”,类似招收艺术或体育特长生的办法。明年主要面向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部分省市试行,不过并不拒绝其他省市高中校的申请。
“我看好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有操守和职业水平的校长会珍惜推荐的权利。”首师大附中校长石彦伦表示,有些学生的潜能或特长难以用考分衡量,中学校长应成为发现人才的伯乐。校长推荐并非就是把学生送进一流高校,而是把有潜力的学生推荐到符合其发展特点的高校及专业。
围绕北大的校长推荐制,社会上不少人担心会出现“考分不够、推荐来凑”的猫腻现象。对此,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坦言,北大的这一改革是教育诚信实践的重要一步,将来有可能会出现些小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他建议,刚开始实施时,应参考高考成绩,并规定被推荐考生须达到一定标准的高考分数线,今后可逐步放开高考分的限制。另外,敲定推荐资格的中学时,也需要参考中学校长的诚信记录等因素。北师大二附中曹保义校长表示,应加大校长推荐的刚性分量,帮助优秀学生从高考中解放出来,同时对推荐学生跟踪评估,今后依据校长诚信度的高低调整推荐生计划的投放。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