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如何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阅读:190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2/28 10:48:49
在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片面,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画学生背”。这种填鸭式教学,实际上是把书本知识强制性地嫁接到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厌恶政治课,最后使得政治课堂成为“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如今,新课程改革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新课改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备课环节,为政治课堂“活”起来做准备。
我校十分重视集体备课,要求每科每两周都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学校定时间地点,由备课组长主持并作中心发言。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我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成效很有意义的常规工作,相信许多兄弟学校也开展了这项工作,应该坚持和完善这项工作。
 我们在备课中主要抓好知识准备和生活准备。
知识准备主要抓好“三必看”和“三必做”。“三必看”要求做到教材必看、教学用书必看和配套练习必看。这样既熟悉了教材,又了解了课标要求,也明确了练习的编排方式、设问方式、答问方式。“三必做”就是认真构思教学环节、编写教案必做;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活动必做;振奋精神,认真进行课改活动实践的总结必做。
除了知识备课外,政治教学还必须注重生活备课。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一方面在学生的生活中备课,了解学生的生活,寓教于需;关爱学生的生活,寓教于情;感受学生的生活,寓教于趣。另一方面,在教师的生活中备课,在文化娱乐中备课,寻找兴奋点;在人际关系中取长补短,充实备课资料,发挥集体备课作用;挖掘校本资源,就地取材,留心观察校园新气象。比如我们充分利用仙源学校孝雅文化特色来备好精神文明、民族精神等内容。最后是在广阔的生活中备课,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本地实际、关注身边小事。
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时事,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近几年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和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生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说问题的能力,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我都让两个同学上来说一说他们感兴趣的新闻或国内外的重大的事件,并作简要评述。或者让学生把平时所见到的、听到的案例说出来,并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三分钟的时间不能只是简单的新闻播报,一定要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评说,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堂思想政治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开头。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变化课堂的开头,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时事点评.热点分析,这样既为学生课前准备创造了条件,又渲染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后面迎接中考的专题复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1.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现代教学理念
邓小平同志曾说:“一所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人师表者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明确当前社会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明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型的人才,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即由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居于主体地位,变为素质教育体制下的主导地位起着连接学生与知识系统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所以首先教师应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等材料、文件,以帮助自己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改实质,只有对新课改理念有一个真正正确的认识、理解,才能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并取得实效,从而避免出现“新瓶装老酒、只重视课堂教学形式,忽视课堂教学实效、视听盛宴”等尴尬和错误。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由于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中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情景,这时候,老师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就显得尤其重要,处理得当,它会成为课堂的驱动器,倘若处理不当,则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如有位老师在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时,需要有学生讨论、展示,但是学生此时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位老师就说了一句“你参与,我快乐”,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而另外有位老师在面对学生冷场的时候,自己首先就不知所措了,仅仅只是对学生说“你们赶紧发言啦”,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更加的紧张,相较之下,孰优孰劣,一见便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再独自一个人在唱戏了,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成为一名好的导演,而不是演员,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采用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 “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间,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说一说、想一想、抢答竞赛、你行吗”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既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又使学生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如: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即指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对象,并开动脑筋进行思维、认识事物的现象,进而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而体验性活动教学则是以此为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课堂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为对象,以任何可用感官触及的媒介为道具;学生主要以教材为载体,从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性。在体验性活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借助一切可能的条件,引导帮助学生进入知识的大门,让其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悟,经过一系列的体验过程,使之有所发现,有所获得,从而不断增长知识,开发潜能。第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知识是学生在学,不是教师在学。所以,在学习中就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就做不到这一点。体验性活动教学主张让学生“做中学”,通过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系统和思维机器,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提高、创新。第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合作性。体验性活动教学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在合作中增进师生的交流和情感,从而使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和谐。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让教师感到学生可爱。教与学在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中完成,在寓教于乐中实现。
如:情景式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教学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景,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喜忧同伴,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这两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不再感觉到痛苦,因为学生主动参与进去之后,他的积极性得到了无限的激发。当然是课堂活起来教学方式还很多,需要大家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播放电视VCD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四.让学生“说-谈-议”,让政治课堂“和”起来。    
课堂上让学生举例子,是要引起学生对某个观点的重视,帮助学生对某个观点的理解。但政治课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老师上课时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探索发现、情景激发、自由讨论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我在上“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这一课时,学生举了很多水资源被污染的例子,在谈到秦淮河时,我问学生:“为什么秦淮河的水原来是碧波荡漾,而现在却臭气熏天?”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有的说某些市民的环保意识太差,乱扔乱丢;有的说一些单位法制观念不强,排污不达标;还有的说农业上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对河水造成污染”。这时候,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市政府也有责任”。“为什么?”我问。“因为他们在宣传、保护、治理方面工作不到位,力度也不够……”同学们的答案比我事先想的要多,在肯定了学生的答案之后,我又问:“现在河水已经被污染了,大家想一想我们能够为秦淮河水的治理做些什么?”我让学生分别从成功的企业家、市长、普通市民和中学生的角度去谈一谈各自的看法,采取的对策。那一节课,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课堂气氛也非常好。他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好的对策。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环保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让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完整与否,都不要反驳学生的观点,更不能挖苦学生,否则打击的可能就是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扼杀的是全班学生的思维。这种课堂看似很“吵闹”,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独立、被动的接受状态之中,课堂相对安静。新课程下的教学,老师们存在课堂教学相对“吵闹”的顾虑,如何处理新课程下的课堂。
   (一)允许学生比较自由的参与教学。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二)常规做法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三)课堂教学要放得开,收得拢。
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同时,也不怕别人为此批评我的课堂纪律。教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五.巧设课堂结尾,让一节课 “活”起来。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鲜活亮丽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现实,感悟真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