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

阅读:119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3 14:45:02
中学化学是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最为紧密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应该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也包括环境行动教育,还包括环境方面的社会、经济、法律、人格、情感等社会科学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领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一、挖掘化学教科书内容,统筹安排环境教育计划
环境教育,中学化学教师责任重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环保知识纳入化学教学的焦点之一。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教材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制订出交流计划、学习计划、实践计划,结合教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环保读书行动等,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化学污染已经危害到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其危害主要是:威胁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人体健康,化学有害有毒物质污染空气、饮用水、食物、水果、蔬菜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教材的知识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淡水危机、某些地方病等等都有害化学物质排放有关。例如,在“空气污染”的学习中,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在全世界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就有3个。“酸雨”已遍及我国的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西南地区尤为严重,酸雨曾使树木叶片枯黄,庄稼死苗,它还会腐蚀古迹、桥梁等建筑物,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就成为化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上述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探索环境保护奥秘
从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根据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设计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树立一定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的演练和应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确定热点课题、收集资料、实地观察测量,通过研究化学污染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引导学生探索环境保护奥秘,积极投身环境保护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类排放的化学物质对大气的影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水体的污染及防护,如防酸、碱、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土壤污染和防护,如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废弃农用塑料薄膜的危害等;对生物和建筑的污染和防护,如酸雨的危害;有毒物、有害物、废弃物再生利用等,这些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的课题。教师既可以指导学生探究产生各种污染的原因,也可以启发学生讨论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各种污染,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治理污染的新成果、新技术的资料。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结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学的知识也得到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研究并改进化学实验,放大环境教育因素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反应,这些反应物和生成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水或土壤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实验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机会。一些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教育学生,在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就可以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一些难度大、毒性强、时间长的有机演示实验,可采用多媒体动画或实验录像代替,即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学生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拓展环境教育的天地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立足教材内容的挖掘,还要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把学生带到特定现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拓展环境教育的天地。实地考察是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扩大环保工作影响力的一种好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这类考察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对课堂所学环保知识进行验证,帮助理解巩固所得。二是了解环保现状,对学生进行到环境道德教育,激发环保兴趣。从各地实际出发,可指导学生参观露天垃圾焚烧点、硫酸厂、化肥厂、农药厂等污染严重的单位,要学生特别注意这些工厂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过程,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于教师提供的案例均来自实际,这些内容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针对性强,学生受情境感染能够深切体验到环境问题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并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损失,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掌握原理,将来参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环保读书活动,帮助学生收集大量有关环境污染和防治的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开设“化学与环境”的系列专题讲座。联系煤炭的综合利用,可专题开设“酸雨的形成与危害”讲座;针对居民普遍使用电动车,开设“电池与环境”讲座,通过开设讲座,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